□先做一道選擇題。陳丹青是:A、海歸,B、教授,C、畫家,D、作家□只要你知道這個人,或者根本不知道,但你做了這道題。任意選項,或者全選,都會有人告訴你:恭喜你,答對了!
□2001年,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是“公眾人物”的陳丹青,在一個公開場合,激揚地說:“我們小時候在弄堂口,要是看見誰長得像謝霆鋒這樣的,二話不說過去就是幾個嘴巴,不為別的,誰叫他看上去那么小資呢?!?/p>
□多少年過去了,陳丹青還是那個陳丹青嗎?他的多重身份,仍在決定著公眾面對的選擇題:他是多面的。
開欄語
今天,華西都市報正式推出“寬窄巷”品牌欄目“作家榜”。作家榜欄目既是對本報舉辦的“中國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的承接,同時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延伸:我們致力于通過作家榜欄目,為您呈現(xiàn)文化領域最具代表性名家的不同立場和所思所想,讓你看到有血有肉、真實鮮活的人物,從他們的經(jīng)驗、觀點和見解中,能夠讀有所得、讀有所思。
海歸先生
1982年初,即將迎來而立之年的陳丹青移居紐約,在異國他鄉(xiāng)度過了18年的“洋插隊”生活。他曾表示,自己在國外的生活并非如人們想象的那樣?!拔业谝惶斓矫绹?,就面臨一個生計問題,我必須賣畫討生活。”
吳懷堯:1978年你考上中央美院油畫系研究生,兩年后畢業(yè)留校,工作一年。這是一部分知青的典型經(jīng)歷。這些人日后分成兩撥,一撥留在本土,另一撥出國。在國外,讓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陳丹青:我對出國熱沒有看法。一個現(xiàn)代國家的國民本該出入自由,改革開放只是將事物恢復應有的狀況。
吳懷堯:我很好奇,為什么從紐約回來之后,你的膽子變得如此之大?是什么讓你口無遮攔?你如何平衡藝術家與知識分子的雙重身份?
陳丹青:我少年時就口無遮欄??赡菚r沒人找我說話。我從不自稱藝術家,更不是知識分子,用不著“平衡”。
吳懷堯:那你對自己的定位是什么?陳丹青:我從沒想過給自己定位?!岸ㄎ弧边@兩字是回國后才知道。為什么要定位?定了位,人生就安穩(wěn)、就有價值了么?我聽不少人動不動就說“我是作學問的”,“我研究這一行一輩子”,我就心里想:傻!
吳懷堯:如果說你的憤怒是一種高興,那么幸福是什么?
陳丹青:到我這年齡,活著,沒病,就什么都好。我不會去想:??!我的生活與精神最近怎樣怎樣……不會的。我只是活著。
吳懷堯:一個人用什么名字,或者接受什么樣的名字,自有其特殊含義。從字面意思來看,“丹青”是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我很好奇,你的名字的來歷——是父母取的嗎?如果是,那他們太有先見之明了。
陳丹青:我的名字是父親取的,弟弟名叫“丹心”。父親是抗戰(zhàn)那代過來的人,相信“精忠報國”,信奉“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父親給我們兄弟倆起這對名字,當時哪料到我喜歡畫畫。
吳懷堯:在評述王家衛(wèi)的時候,你說他“一看就是一個流氓”,很多人奇怪你為什么這么說。你平時喜歡看什么類型的電影?能否為大家推薦三部你覺得必看的電影?
陳丹青:媒體喜歡聳動,在我全部講演中只摘取這句話,并予夸張。那是形容詞,表示一種潑辣大膽的影像風格。事后家衛(wèi)請我吃飯,我說媒體只用這句話,他說對啊,不是流氓你怎能拍電影!即便從電影故事看,事實上歐美多少電影以黑幫流氓作主題。
我喜歡各種類型的電影。沒有一種類型是好的或不好的,要看拍得好不好。我很難推薦“三部電影”,那樣會對不起其他好電影:好電影太多了。
另類教授
2000年,作為“百名人才引進計劃”的一員,陳丹青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為教授及博士生導師;2005年,因?qū)ΜF(xiàn)行人文藝術教育體制不滿,他憤然辭職,同年雜文集《退步集》出版,在讀者中產(chǎn)生巨大影響。
吳懷堯:你25歲時考上美院。據(jù)說在考大學的前幾天,你突然被取消考試資格,真有這事嗎?坊間還流傳一種說法,那年你以外語零分、專業(yè)高分被錄取。你在外語考卷上寫下“我是知青,沒有上過學,不懂外語?!彪S即交卷,離開考場,真是這樣?
陳丹青:具體情況就像你所知道的一樣。但考試前幾天忽然被取消資格,完全沒這事。
吳懷堯:你小時候是乖孩子嗎?學習成績?nèi)绾??有沒有翻墻越界手腕子給大人捉牢了的經(jīng)歷?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打架與被打的經(jīng)歷?
陳丹青:我小時候很乖,聽話,又很頑皮,叛逆。我想現(xiàn)在也差不多。媒體夸張了我的叛逆。許多記者一見我,發(fā)現(xiàn)完全不像他們想象的樣子,他們大概以為這家伙是個瘋子。
吳懷堯:有人問畢達哥拉斯,女人是否值得尊重。畢達哥拉斯說:她們有三個神圣的名字:起初被叫做女兒,接著被叫著新娘,然后被叫著母親。能否說說你對女性的看法?
陳丹青:上帝創(chuàng)造男女。我對女性談不出什么要緊的話,太多人已經(jīng)發(fā)表過意見了。我也談不出對女性的“看法”,一個男人對女性不是抱有看法,而是被吸引,或不被吸引——這要看你面對一位怎樣的女性。我不會對太寬泛的詞語發(fā)表意見:“女性”一詞什么都沒說出,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太和一位五歲的女孩,都是女性,但你希望我回應的顯然不是這倆年齡段的“女性”。
吳懷堯:那我們來談男性吧,2008年11月23日晚上,在北大的百年世紀大講堂,你和賈樟柯圍繞電影《小武》展開對話,臺下座無虛席,掌聲和笑聲此起彼伏。學生們提問也很踴躍。退場時,我看見有個男同學沖著臺上大喊:“我愛你!”看得出,不少年輕人對你很是崇拜,你當時內(nèi)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陳丹青:我喜歡小孩,喜歡看見年輕人。中老年人要么對年輕人討厭——年輕人處處提醒他們,你老了,快死了——要么看見年輕人會高興。我屬于后一種吧。我年輕時,凡是對我們笑的,善意的中老年人,我也會喜歡。
當紅畫家
上個世紀80年代初,陳丹青曾被認為是最具才華的油畫家。直至今日,油畫圈仍存在著“陳丹青情結(jié)”。他的油畫作品,在美術界及文藝界引起轟動。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他的畫家身份都不會被忽略。
吳懷堯:二十多年來,說起你,大家總會想到《西藏組畫》,這讓你感到得意還是尷尬?
陳丹青:我覺得人不應該評價自己的畫。吳懷堯:你的油畫《國學研究院》曾以1200萬元落槌;不久,《牧羊人》以700萬元人民幣起拍,最后以3200萬元賣出;這種價格,很多明清時期的畫作都達不到,對此你怎么看?很多人都以為藝術家一天到晚在數(shù)錢,實際情況如何?
陳丹青:我對太過瘋狂的事情,說不出看法。瘋狂不需要看法。目前不少幸運的藝術家可能是在數(shù)錢,但我自己知道,藝術家并不是天天在喝咖啡。真的藝術家?guī)缀醵际枪ぷ骺?,而且獨自工作。藝術市場問題的誤區(qū)之一,是媒體總要問藝術家,完全錯了,應該問買家和賣家,那是商場的事物,作品只是貨品,理論上和一雙皮鞋或一支口紅一樣。
吳懷堯:畫家黃永砯稱美術館為墳墓,他說美術館展出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僵尸,不可能在美術館里學到藝術。對于這種觀點,你怎么看?請說說你對美術館的理解和定義。
陳丹青:美術館的確是墳墓。一個沒有墳墓的文明是不可想象的。黃永砯認為學不到東西,我沒意見。沒有一個場所能夠讓你學到或?qū)W不到“東西”,只看你想不想學。我喜歡進美術館,但不會想到學什么,只是喜歡走進去看,發(fā)呆。我對美術館無法給出定義,我只是看見,一個有美術館的社會與沒有美術館的社會,大不一樣。就目前而言,我們沒有美術館,現(xiàn)在的國家美術館只能叫陳列場所,不是真正的美術館,更沒有“美術館文化”,那是一個專業(yè),“美術館學”就像“圖書館學”一樣,一整套觀念和方法。現(xiàn)在的美術館就是輪流租場子付錢,畫馬馬虎虎掛起來,大家熱鬧一場,就算玩兒過了。
暢銷作家
陳丹青著作頗豐,從《紐約瑣記》《多余的素材》,到《退步集》《退步集續(xù)編》,一直到《與陳丹青交談》,作品出版后均一紙風行。于是,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的陳丹青,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畫畫的陳丹青,而是一個寫作的陳丹青。對于這一種角色變換,他表示,“我并不是要搶作家的飯碗?!?/p>
吳懷堯:身為畫家,你屢有新的文字作品問世,回國至今,出書六本;因為寫作,你成為跨專業(yè)的學者明星,在更廣闊的領域發(fā)出聲音。對于那些讓你的生活出現(xiàn)新地帶的文字,你自己如何評價?
陳丹青:我無法評價自己的文字。我只是保持寫。
吳懷堯:杜尚說只有藝術家,沒有藝術。藝術家和藝術之間誰更重要?在你看來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價值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
陳丹青:我認同杜尚的話,只有藝術家,沒有藝術,貢布里希說過同樣的話。但福樓拜說過另一句話:呈現(xiàn)藝術,隱退藝術家,我也十二分認同。我最愛委拉斯凱茲的畫,他在作品中完全隱去自己的性格和任何私人印跡,你看到的只是那幅“畫”。
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價值是什么?這等于問陽光、風、花朵或月光的“最重要的價值是什么”。你能夠想象沒有藝術的文明么?我活著,但不會問自己“怎樣看待”這種“生活”。相對我曾活過的階段,我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
吳懷堯:2005年底你開通了博客,2007年元月你關掉博客,能說說開關博客的緣由嗎?你平時上網(wǎng)多不?上網(wǎng)會關注什么?
陳丹青:開博是被動的,我當時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博客,關博是主動的,很簡單,我時間有限。關博時我正離開清華,要畫畫,現(xiàn)在我回到紐約時期的生活,天天畫畫。我不上網(wǎng),也是時間有限。朋友會轉(zhuǎn)來各種有趣的網(wǎng)絡文章,我每天開郵箱看。
吳懷堯:《東方藝術》雜志曾經(jīng)登過一篇文章《我不喜歡陳丹青》,作者列出了三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你現(xiàn)在所畫的畫,語言過于直白,觀念過分簡單,就其視覺給人的感受而言,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代人豐富的心理期待與視覺要求,對年輕人更是難以再像他以前的作品那樣提供出營養(yǎng);第二,寫生活瑣記,做懷舊文章,不溫不火地撓癢癢,是流于表面的玩味。第三是你在接人待物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左右逢源的乖巧。對此觀點,你怎么看?
陳丹青:這篇文章我讀過,附有作者的照片,一個小伙子,相貌蠻好看。我沒有意見,希望他是對的。常有年輕人表達對我的不屑與憤怒,我參加奧運會開幕式團隊,并寫文章肯定他們,立刻有年輕人痛斥,說我無恥之尤、被招安——我瞧著這些批評,就像看見我年輕時。
本期訪談主持
吳懷堯,作家富豪榜品牌創(chuàng)始人。1984年生于湖北紅安,師從現(xiàn)代漢語詞典。17歲高二退學到北京做編輯。21歲進入知名媒體擔任深度報道記者。22歲首創(chuàng)中國作家富豪榜引發(fā)空前轟動效應,讓華語文學一夜之間舉世矚目,此后致力于將作家富豪榜打造為全民閱讀的超級符號。
本期上榜作家
陳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zhuǎn)贛南與蘇北農(nóng)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深造,1980年畢業(yè)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yè)畫家。2000年回國,現(xiàn)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書籍靜物系列。業(yè)余寫作,出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xù)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