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扇門窗,經(jīng)典絕不應(yīng)成為固定的模式”
——藍天野談四川話版《茶館》
從1957年首次開始排練北京人藝的話劇《茶館》,到1992年的“告別演出”,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藍天野演出過374場《茶館》。在11月30日四川話版《茶館》北京演出的現(xiàn)場,這位已是九十高齡的“秦二爺”不僅登臺祝賀,還用四川話致辭,“演出非常成功!祝你們越演越好!我準備一下,下次也要來這個戲里客串一下,請李六乙導演來指導?!迸_下觀眾也一起用四川話回應(yīng)道:“要得”!意猶未盡的藍天野還在朋友圈上寫道,“打破一種不正常、習慣性的理念!為中國話劇打開了一扇門窗!經(jīng)典絕不應(yīng)成為固定的模式?!?/p>
12月3日,在中國文聯(lián)召開的四川話版《茶館》專家研討會上,藍天野將這個話題延伸開來?!皬目赐晁拇ㄈ怂嚨摹恫桊^》以后,我一直到現(xiàn)在還在激動。特別佩服四川人藝的膽識和魄力,也特別感謝參與的演員,在探索的路上花費了心血。”
贊成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處理
“跟六乙認識那么多年,也合作過那么多年。我離開話劇曾經(jīng)好長一段時間,是六乙把我給拉回來的,我一直在琢磨六乙想怎么干。我知道他是一位不甘于寂寞、不甘于平庸的導演。有的時候也質(zhì)疑:這樣的戲行嗎?”藍天野說,“現(xiàn)在北京的舞臺上同時在演六乙的兩個戲,一個是在首都劇場上演的《櫻桃園》,一個是在天橋藝術(shù)中心上演的四川話版《茶館》。在得知《茶館》要上演時,我是打著問號的,四川話怎么演一個北京的故事?但當大幕一拉開,這個戲一開始,我就覺得這不應(yīng)該是一個問題?!?/p>
藍天野強調(diào)說:《茶館》這部戲在中國有一個不正常的現(xiàn)象,就是只此一家?!巴鈬?,我知道很早以前日本有劇團演過,后來我和那個劇團的團長以及演我那個角色的演員都成了很好的朋友,此外美國也曾排過一個版本。在國內(nèi),此前只是北京人藝有,獨此一家。我們那版1957年開始排,到1958年上演,再到上世紀80年代,演了300多場。后來到了1992年,演員湊不齊了,又擱了好幾年,猶猶豫豫能不能再排,后來由導演林兆華排了,也就是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他們演的這版。我們當年演了300多場,他們也已經(jīng)演了300多場。他們開始的時候還有些生澀,演著演著就很成熟了。直到現(xiàn)在北京人藝一要演《茶館》,觀眾就連夜排隊。”
藍天野特別談到北京人藝復排版《茶館》從排練到上演過程中的一些曲折。他說,“這部戲排出來時還是跟現(xiàn)在以及我們當時演的版本有一些不一樣,后來經(jīng)過審看,覺得沒有原來的好,決定還是恢復到原來焦菊隱版《茶館》,焦菊隱先生原來怎么處理的,還照樣處理。作為藝術(shù)顧問,我非常贊成: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處理,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創(chuàng)造,希望不要描紅模子,不要照方抓藥,不要克隆。但這話等于沒說,或者說了也沒用。”
沒有什么經(jīng)典是動不了的
在藍天野看來,到現(xiàn)在為止有一個不正常的現(xiàn)象,別的經(jīng)典話劇都可以動,唯獨《茶館》在中國只此一家,只有這一個演法、一個排法,這是不正常的?!霸瓉砦以?jīng)說過不要克隆、不要描紅模子,但后來我再看這個戲的時候,也不禁是拿原來的標準來衡量他們演得怎么樣,說明這種戲劇理念是不正常的?!彼{天野強調(diào),“這次六乙是打開了一扇不應(yīng)該閉鎖的窗戶,這點對中國話劇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貢獻。中國話劇誕生至今110周年了,沒有什么經(jīng)典是動不了的,經(jīng)典肯定是要繼承的,經(jīng)典肯定是要發(fā)展的,如果中國話劇不發(fā)展,還停留在文明戲的樣式和水平上,談何進步!”
“四川人藝和李六乙這次把這個閉鎖多少年的門窗打開了,這點比用不用四川話更重要。這次觀眾反映那么強烈,媒體一片歡呼,可見打破這個門窗對中國話劇來說意義更深遠?!痹谒{天野看來,四川話版《茶館》的成功不完全探索了一個新的呈現(xiàn)形式、風格,而是體現(xiàn)了非常深厚的生活積累和文化素養(yǎng),而且得對戲劇理念有一個能夠勇于探索的精神,“這個不容易,經(jīng)常被習慣地認為這樣不行、那樣不行,探索之路從來都不可能是順利的,如果順利了,可能也就不會精彩了”。
四川話版《茶館》在舞臺處理上有不少生動的體現(xiàn),這也讓藍天野十分感慨,“這個戲的成功還在于,它不僅僅是獵奇式地呈現(xiàn)了一些很新穎的或很吸引人的形式,這個獨特的、特殊的形式完完全全是為了更強烈地烘托、反映這個戲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這點尤其可貴。比如說我沒有想到撒紙錢還能那么撒,椅子還能那么往下扔,手巾板兒還能那么飛。手巾板兒在生活中不是那樣的,但它在戲里那么自由發(fā)揮,我想我這一輩子搞戲都還沒那么自由過,這就是創(chuàng)造。”
在四川話版《茶館》的節(jié)目冊上印了兩句話:“向老舍先生致敬,向焦菊隱先生致敬。”藍天野對此表示,“我看過很多致敬都是禮節(jié)性的,這一次我感覺是真心的致敬,如果不改變,那就不是致敬了”。北京人藝已經(jīng)演過兩版《茶館》,不久的將來還要再排一版新的《茶館》,“我不知道是不是將來還要復制焦菊隱版,應(yīng)該怎么辦?我不知道?!彼{天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