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焦晃獲得第2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特殊貢獻獎。圖為焦晃在頒獎現(xiàn)場。施欣韻 攝
“不能演戲,就沒有快樂可言。我真想再登上舞臺演出幾個戲……”77歲的著名藝術家焦晃4月8日在上海說。
從藝60年,是話劇舞臺上的“莎劇王子”,也是電視熒屏上為億萬觀眾熟悉的“皇帝專業(yè)戶”,新近又獲得了第2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特殊貢獻獎。在別人眼里“功成名就”的焦晃,骨子里就是個戲劇“苦行僧”。他的獲獎感言是:“演員是一個不得安生的職業(yè),演戲沒有止境?!?/p>
談話?。骸皠e總是結婚離婚那點事”
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的焦晃,常常因為身上有股“人藝范兒”而被誤認為是北京人。他笑著澄清:“我是上海人,受益于上海的戲劇環(huán)境。”
從上戲畢業(yè)后,焦晃早年主演的莎士比亞劇作轟動一時,為他贏得了“莎劇王子”的美譽。而他在莫里哀的劇作《吝嗇鬼》,美國當代劇作《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個黑人中士之死》,英國品特的劇作《背叛》中的出色表現(xiàn),也令幾代中國話劇觀眾贊嘆。
焦晃說,比起電影、電視,他更愛話劇舞臺,而比起當下的話劇,莎士比亞戲劇這樣的經典更令他鐘情。他至今還記得上世紀60年代在上海演出《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的過癮,臺下觀眾忘記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饑餓,自己也演得瘋魔起來,到后臺會像足球運動員一樣跳起來在空中興奮揮拳。
“現(xiàn)在的小劇場話劇可以有,但不能老是結婚離婚那點事……這就好比整天做簡單飯菜,總該做點講究的。我覺得話劇體現(xiàn)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舞臺應該傳遞更多信息量。”他說。
談影視:愛較真的“皇帝專業(yè)戶”
因出演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帝、《乾隆王朝》中的乾隆帝和《漢武大帝》中的漢景帝,焦晃一度成了全國觀眾熟知的“皇帝專業(yè)戶”。
為何焦晃塑造的“皇帝”如此形神兼?zhèn)?,而又絕不雷同?焦晃自述“絕技”——那就是形象化地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
“皇帝的外表差不多,演來很容易相似,其實深入他們內心就絕不相同?!苯够握f,3個皇帝中,康熙像是“乾清宮里的正大光明匾”,用兩只腳牢牢壓住這個朝代;乾隆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這個帝王一輩子用兩只手托著精美的皇家園林;而漢景帝的人生曲折,猶如通向一座巍峨宮殿的殘破臺階。這樣極富文學性的比喻,頓時令人領悟“皇帝專業(yè)戶”實至名歸。
演紅了皇帝之后,影視界的邀約很多,焦晃卻以“接戲挑剔”著稱,近年來遠離熒屏銀幕。有人透露,焦晃在藝術上愛較真,經常自己動筆改劇本,因為與導演或者劇中大牌明星理念不合,曾放棄飾演電影《魯迅》中的魯迅、《孔子》中的老子等角色。
戲劇是宗教:“一分鐘也沒想過掙錢”
演了60年戲的焦晃,在妻子陳曉黎眼里就是個“戲劇苦行僧”,戲劇就是他的宗教。
“演戲這么多年,我一分鐘也沒想過掙錢。登上舞臺的快樂大于一切。”焦晃坦言。
兩年前,焦晃為過戲癮,重排了《欽差大臣》。去年,他又召集了顧永菲等眾多上海話劇界“老戲骨”重排該劇,成為上海文化的一大事件。
年近八十的焦晃,對舞臺的激情依舊熾熱。他感嘆說,有生之年希望能再演上一兩個戲,雖然年紀大了恐怕很難。但是若不演戲,快樂也就沒有了。
在這位表演藝術家看來,演員就是一個讓人始終跟自己過不去,一輩子都得不到安寧的職業(yè),因為表演永無止境。作為令人高山仰止的前輩,他寄語年輕話劇演員們:“要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安心守在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