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劇院究竟是“面子”還是“里子”
據(jù)媒體報道,一股興建大劇院的熱潮正從省會等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許多中小城市也把大劇院列入建設規(guī)劃。這些在建或計劃建設的大劇院普遍體量龐大、設備豪華,因此造價不菲、動輒數(shù)億。但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些已建成的大劇院基本處于閑置狀態(tài)。有些使用率還超不過一半,卻得付出每年幾百萬的維修管理費。
在中央發(fā)出厲行節(jié)約號召的今天,豪華大劇院建設熱潮顯得格外不合時宜。許多群眾質(zhì)疑:建設大劇院究竟是為了城市的面子,還是為了群眾文化權益這個“里子”?
這樣的質(zhì)疑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很多地方的大劇院不要說收支平衡,就是收回成本也是極為困難的。按最低價格計算,假設每場演出平均票價200元,上座率百分之百,造價2億元的1000座的大劇院,需演出1000場才能收回建設成本。就算每年演出200場,也要5年時間。如果算上銀行貸款利息,時間還要拉長。實際上,不要說200場,就是每年100場,大部分大劇院也達不到。這就是離開了當?shù)卣磕陻?shù)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補貼,大劇院就活不下去的原因。
豪華大劇院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導致場租過高、票價過高。結果許多藝術團體為找到合適的演出場館而費盡周折,觀眾也為過高的票價而躊躇不已。著名導演賴聲川就曾抱怨內(nèi)地大劇院場租太高,叫人“吃不消”。
豪華大劇院的建設熱潮折射出的是當?shù)卣恼儧_動。在一些決策者看來,建設一座大劇院就能體現(xiàn)對文化的高度重視,氣派的大劇院足以證明當?shù)厣岬迷谖幕贤顿Y。但是,當建好的大劇院一年有一半時間閑置時,這種重視又如何體現(xiàn)出來呢?
其實,大劇院不是不能建,而是如何建。長期以來,我國文化投入欠賬較多,很多城市電影院、劇場、音樂廳等大型文化場館短缺老化,不敷使用。在此情況下,一次性投入較多資金建設一座稍微超前點兒的大劇院,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不顧當?shù)匮莩鍪袌龅南芰Γつ壳笮虑蟠笄笱?,結果只能使當?shù)刎斦成铣林匕?,而群眾卻難以享受到豪華大劇院的演出。
對中小城市而言,最需要建設的不是大劇院,而是規(guī)模適中、交通便利的中小型劇場。與那些票價高昂、距離市中心遙遠的大劇院相比,顯然市民們更愿意選擇家門口價格親民的中小型劇場。
說實話,造型別致、設施先進的大劇院的確會激發(fā)起市民和領導的自豪感,覺得“倍兒有面子”,但是耗用公共財政最終卻無法充分發(fā)揮作用,大劇院的“里子”不免讓人尷尬。
現(xiàn)在二、三線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有一種傾向:一切向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看齊,前者有的,我也要有,相互之間還要攀比,導致千城一面,毫無個性。樓越蓋越高,交通越來越堵,明明是小城市,卻患上了大城市才有的毛病。為了面子,最終卻傷害了里子。二、三線城市的大劇院建設熱算是其中一個例證。
(編輯:偉偉)
共1頁 首頁 | 上一頁 1 下一頁 | 尾頁 轉到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