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馮小剛攜趙本山執(zhí)棒春晚:盛宴能否調眾口?
春晚的全稱,是“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早期簡稱“春節(jié)聯(lián)歡會”。正因有了“聯(lián)歡”二字,春晚從創(chuàng)始之初,便形成了“大綜藝”的格局,且一直保持不變。其宗旨及特點是,薈萃各類藝術品種,云集各路名家新秀,調動一切技術手段,為觀眾奉獻一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視聽盛宴。
馮小剛擔任2014年春晚總導演,并“集結”趙本山、馮驥才、劉恒、趙寶剛、張國立等人組成豪華團隊,無疑是春晚歷史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近期頗為引人注目的一條娛樂新聞。馮小剛受命之后在闡述春晚“八字方針”時,強調了“好玩”二字。也就是說,他將像拍賀歲片那樣,通過春晚舞臺,帶領全國人民在除夕之夜盡情歡樂一把。
從早年形成的“大綜藝”格局,到近年哈文倡導的“簡約”理念,再到這一次馮小剛力主打造的“歡樂”特色,春晚實現(xiàn)了風格變化“三部曲”。尤其是馮小剛操刀“第三部曲”,將人們對春晚的關注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春晚的 “大綜藝”協(xié)奏
回顧春晚歷史,已走過31個年頭,可以說陪伴了幾代人成長。央視當初創(chuàng)辦春晚,肯定是有初衷的,但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誰都沒有想到,它會演變成后來這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每年除夕之夜,人們在敷衍著吃餃子、放鞭炮、嗑瓜子等傳統(tǒng)習俗之余,最大的興致便在收看春晚上。甚至有人將春晚當成了一種新民俗,而且這種“新民俗”的影響,還波及到了海外華人中間。
在早期,新的節(jié)目類型幾乎每年春晚都能見到。比較突出的是1987年這一屆,一下子新增了抻面表演、中學生服裝表演、運動員體育表演(李寧等《鞍馬開花》)、小串場(笑林、李亞津《音樂欣賞》)、動物小品(《家庭宴會》)、戲曲小品(游本昌等《孫二娘開店》)、相聲小品(王剛、趙連甲《拔牙》)等多種形式及節(jié)目。最為經典的,當數(shù)1989年春晚李揚策劃的《電影打岔》,該節(jié)目采用蒙太奇手法,將多部國內外影片中的經典鏡頭相互穿插,通過不同電影人物的“隔空對話”,營造出喜劇效果,增添了不少笑料。還有后來的動物小品《學演“超生游擊隊”》,也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印象。
歌曲、舞蹈、戲曲、相聲、雜技、魔術等,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類型,只不過為了推陳出新,經常會進行“改裝”、“反串”、“混搭”而已。比如把眾多歌手安排在一起進行歌曲聯(lián)唱,把眾多戲曲品種融入一個節(jié)目,讓雜技魔術增添幽默色彩等,便是很常用的方式。而其它一些邊緣化節(jié)目類型的運用,諸如猜謎、游戲、手影、雜耍、氣功表演、器樂演奏等,則為歷屆春晚發(fā)揮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說到節(jié)目類型出新,不能不提及小品。1984年春晚上,陳佩斯、朱時茂以電影演員身份參與演出,圍繞拍電影的素材表演了小品《吃面條》,一下子引起轟動,也使得小品這一新興藝術品種成為后來歷屆春晚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如今,小品節(jié)目質量如何,已經成了一屆春晚成功與否的關鍵。更有一段時期,趙本山的表現(xiàn)又成為小品節(jié)目成敗的“標桿”?;蛟S正因此,馮小剛此番受任執(zhí)導春晚,著重邀請了趙本山擔任春晚副總導演兼語言類節(jié)目總監(jiān)。
早期春晚的“大綜藝”格局,符合當時觀眾的欣賞及審美需求。在那生活貧困、文化匱乏的年代,人們平常一方面要忙著干活掙錢,一方面是想欣賞文藝節(jié)目而欣賞不到,只能寄希望于春晚。只有等到了春晚,人們才能看到想看的節(jié)目,見到想見的演員,得到想得到的樂趣。
作為最資深的春晚導演,黃一鶴在接受采訪時明確指出,“春晚的本質是人心的碰撞和交流,離開這一點,不管你怎么包裝,不管你請多少明星大腕都沒用。”“春晚應該讓大家感到骨肉團圓,要讓人民感到春晚是他們自己的晚會。為什么1983年春晚人們都爭先恐后地點播《鄉(xiāng)戀》那首歌呢?因為那首歌傳達了人們的親情。說穿了,春節(jié)晚會是人性真情的留戀?!?/p>
春晚再掀變奏狂潮
而當接力棒傳到哈文手中的時候,黃一鶴導演的上述觀點得到了更好的印證。從2012年起,央視對春晚總導演人選不再實行競標制,而是連續(xù)兩屆直接任命年輕女將哈文為春晚總導演。目的,就是想打破以往的傳統(tǒng)及框框條條,從而讓春晚帶給觀眾不同以往的享受和感受。
而哈文所倡導的,便是“簡約”理念。簡單地說,就是不搞復雜化,完全站在觀眾角度辦春晚。她給2012龍年春晚定的主題也很簡單:回家過大年。于是,我們看到“哈氏春晚”有了這樣一些可喜變化:人山人海的歌舞少了,傳統(tǒng)的“民歌聯(lián)唱”環(huán)節(jié)沒有了,實現(xiàn)了“零廣告”,取消了“春晚最喜愛的節(jié)目評選”,更加注重舞臺美感及演員新面孔,還有臺詞親民化等。而她力邀多組明星家庭成員光臨晚會現(xiàn)場,并表演節(jié)目,更傳遞出濃濃的親情,因而備受稱贊。哈文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春晚就是陪伴,我們希望這臺晚會能讓大家高興,希望能把它作為除夕夜的一個電視伴侶。你看或不看,春晚就在那里!”可見其淡定之心是多么的實在。
和以往的“大綜藝”格局相比,哈文執(zhí)導的兩屆春晚,剔除了諸多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及顧慮,整體節(jié)目顯得非?!案蓛簟倍喖s。這種變化,讓觀眾對春晚產生了新好感,也對央視進一步辦好春晚增強了信心。
“馮氏春晚”的八字方針,是變奏還是協(xié)奏?
央視并沒有將春晚的基調停留在哈文的“簡約”步伐上,而是更大膽、更直接地推行“開門辦春晚”——將2014年春晚總導演大權交到了馮小剛這位非綜藝晚會的電影導演身上。這,恐怕出乎很多人預料。春晚走過30多年,終于迎來了首個“體制外”的總導演及其創(chuàng)作團隊,讓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機。
全新創(chuàng)作陣容的“馮氏春晚”,確實令人期待,也值得期待。馮小剛的才能就不多說了,單是他的理念和決心,足以讓人放心。他總結的春晚“八字方針”(真誠、溫暖、振奮、好玩),可以說很貼近觀眾,尤其是“好玩”二字,更說到了老百姓心坎里。他呼吁央視領導在審查節(jié)目時“高抬貴手”,既體現(xiàn)出勇氣,也表示出決心。另外,他也敢于直面困境:“觀眾不是很反感以往春晚的浮華、空洞和虛假嗎?那我們就著力解決這個問題。”
馮小剛需要面對的問題及困難也很多,就春晚本身而言,還是要在節(jié)目內容及質量上下功夫。歸根到底,各個具體的節(jié)目是否新穎,是否能給觀眾留下印象、回味及思考,這是最為關鍵的?!榜T氏春晚”需要突破的,恰恰在這方面。當然,演員陣容也很重要,如果在確保趙本山、郭德綱等人的同時,再能“召回”陳佩斯、朱時茂、宋丹丹、范偉等人,那就更好了。還有最近有網友提到的葛優(yōu)、舒琪、徐帆、張國立等影視明星,如果能加盟春晚演出,無疑也是亮點。因此,馮小剛執(zhí)棒春晚是順承還是顛覆,觀眾拭目以待。
(編輯:子木)
· | 春晚挨“罵”的背后 |
· | 春晚少了是件好事 |
· | 文化部春晚等三大晚會確定停辦 |
· | 春晚正式聯(lián)排前“不關門” 全力挖掘優(yōu)質作品 |
· | 春晚“老伙計”緣何成“老大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