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拍一区,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图片,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洗澡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多彩的中國文學立方體

時間:2012年12月26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

    2012,中國文學精彩而熱鬧,如同一個色彩絢爛的魔方,呈現(xiàn)著其豐富多姿的每一面。制圖 / 楊剛

    莫言獲獎:

  中國文學的新坐標

  在編輯莫言獲獎的那一期報紙時,我寫了一篇文章,《中國文學的榮光》,題目遭到了不少朋友的吐槽。但莫言獲獎那一刻,榮耀、榮譽確實是當時我內心最真實、強烈的感受。這么多年來,文藝界一直在呼喚大師的出現(xiàn),而大師居然就在我們身邊。微博上很多人驚嘆,自己居然和莫大師有過一面之緣,居然在書架上找到了莫言簽名的作品,或者曾和莫大師一桌吃過飯、一起開過會,甚至,有人因在自家的小區(qū)里看到過莫大師在曬太陽而興奮不已……這種感覺,有一點點奇妙。

  全世界沒幾個國家能有中國這樣悠久的文學傳統(tǒng)與豐厚的文學遺產。但清末以來,東西方發(fā)展的差距使國人喪失了自信心。中國文學,尤其是現(xiàn)當代文學在世界文學中能處于怎樣的位置,人們始終缺少準確的判斷,如同一艘航行在廣袤大海上的巨輪,沒有自己的坐標。這也使得我們格外在意外人的眼光與評價,以至于漢學家顧彬一句中國當代文學垃圾論竟能引起一片嘩然。所以,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來得很是時候。

  其實,中國當代文學究竟好不好,眼睛最亮、最有資格評價的還是中國讀者。我始終懷疑,中國那么多種多樣、具有高度表現(xiàn)力的文字,到底有多少能保留在譯文中?中國人獨特的審美,瑞典文學院的幾位老先生是否能準確領會?就莫言小說而言,我佩服他文學世界的汪洋恣肆,驚嘆于他旺盛而持久的創(chuàng)作力,敬畏他在小說中敢于直面現(xiàn)實問題的勇氣,但莫言卻不是我最喜歡的作家,而且,我認同一些批評家的評論,莫言的文字是泥沙俱下有些潦草的。同時,莫言小說中一些涉及暴力的部分,也并不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閱讀。但是諾獎有自己的評判標準,莫言獲獎也是實至名歸。我在因莫言獲獎而感到驕傲的同時,更為那些中國一線的作家尤其是我喜愛的作家而驕傲。雖然他們最近幾年已經不大可能獲得諾獎,但他們是和大師在同一水平線上的。

  莫言說,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所有人都在夸莫言好時,也可以有人指出莫言小說中的問題與不足。這并不是攻擊,而是出于真誠的交流。

  在莫言之后,希望有更多作家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講述美麗中國的故事;莫言獲獎,讓中國作家找到在世界文學中的一個坐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文化的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對于當代文學,人們不能期待每五年甚至每三年、每一年都得有經典問世。在浮躁的年代,作家需要有一點時間沉下心去寫作。

  莫言獲獎,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閱讀,一些超市的圖書區(qū),莫言的作品已經成為排名第一的暢銷書,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近幾年智能手機、電子書的流行,成為促使閱讀回暖的一個良機,莫言獲獎,或許能成為增進國人閱讀的助推器。在手機、電腦上輕輕一點,安裝上幾本電子書,候公交、坐地鐵、等朋友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篇好的文章,你會覺得時間過得真快?;蛟S2013年世界讀書日到來時,我們能看到中國閱讀率已經在悄然上升。

  小說改編:

  電影向文學尋富礦

  《搜索》《白鹿原》《一九四二》《萬箭穿心》,這幾部國產電影在今年均有不俗表現(xiàn),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改編自文學作品,其中,尤以《白鹿原》的改編最為引人注目。在四部原著中,《白鹿原》影響最大,改編難度也最大。近百年的時間跨度,白鹿原上白鹿兩家?guī)状溯喎菆?。作為一部獲得茅盾文學獎,且擁有廣泛讀者的作品,小說故事早已為讀者所熟知,小說人物形象也深入人心,電影該如何去表現(xiàn),考驗著導演與演員的功力。《白鹿原》上映日期一拖再拖,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影片最終的呈現(xiàn)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改編成敗,觀眾心中各有一桿秤。相比《白鹿原》,其他幾部電影改編壓力可能會小一些,電影的成功也提升了文學作品的影響力?!端阉鳌犯木幾跃W絡小說《網逝》,這篇小說當年曾入圍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也是首部入圍國家級文學大獎的網絡小說,引起了文學界廣泛關注。從觀眾的反饋看,小說為電影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故事,成為電影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九四二》是導演與作家完美合作的范例。在原著《溫故一九四二》中,劉震云描寫的就是一個人,這個人是餓死的300萬人,這就是小說的主角。但這些是不可能在電影中表現(xiàn)出來的。電影保留了小說的精髓,同時增添了小說中不曾有的人物、故事、起承轉合,讓電影血肉豐滿。電影《萬箭穿心》在改編時盡量尊重著名作家方方的原著,但一些情節(jié)上的調整,比如幾個殘酷的段子的刪節(jié),使電影更接地氣,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有資料顯示,自電影問世以來,70%以上的電影都是改編自文學原著,其中主要是改編自小說。文學改編電影,中外成功的范例數(shù)不勝數(shù),有美國電影研究者指出,小說改編成的電影總是最有希望獲得金像獎。在著名導演李安的作品中,可以列出一長串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理智與情感》《冰風暴》《臥虎藏龍》《斷臂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中國當代作家中,作品被改編為電影且產生較大影響的則有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紅高粱》)、王朔的《動物兇猛》(《陽光燦爛的日子》)、蘇童的《妻妾成群》(《大紅燈籠高高掛》)、劉恒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沒事偷著樂》)等。這些改編大多產生了轟動效應,成為一個時段的熱門話題。電影改編不僅成就了導演,同時也讓一些演員脫穎而出,如王寶強,就因為參演由劉慶邦短篇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而受到關注并逐漸為大眾熟知。

  新世紀以來,國產電影尤其是大片曾因蹩腳的劇情廣受詬病,缺少一個好的劇本成為國產片的短板;而《天下無賊》《集結號》《唐山大地震》及今年幾部根據(jù)小說改編的電影的成功則再次提醒人們,在加強影視編劇的同時,不要忘記文學這一富礦。

  拒絕轉載:

  文學雜志的生存困境

  如果文學雜志還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黃金時期,月發(fā)行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份,《收獲》或許不會這么激烈地批評選刊、拒絕轉載;選刊也不會壓低轉載費用,卻有可能像早年那樣,舉辦各種筆會活動,邀請原創(chuàng)刊物的編輯參加度假休閑……

  但這些都是美好的想象。現(xiàn)在,文學雜志的發(fā)行量能上10萬份已屬不錯。當年文學期刊是作家揚名立萬之地、是青年作家脫穎而出之地,再往前推,五四時期,雜志是新文學的發(fā)生、壯大之地。但現(xiàn)在,文學青年對雜志的倚賴已越來越輕,他們更多地選擇在無門檻的網絡上縱橫馳騁;已成名的作家,身后則緊跟著眾多文化公司、出版社編輯,稿子剛剛寫成,新書立馬就能推出,配套的宣傳研討、圖書簽售也會迅速跟上。在網絡文學、圖書出版、影視新媒體娛樂多重夾擊之下,文學雜志的生存空間正變得越來越狹窄。蛋糕變小了,同室操戈在所難免。

  作為一個報社副刊部門的編輯,我深知約稿,尤其是約到原創(chuàng)稿件的困難:編輯需要對作家有充分的了解,需要關注作家的最新動態(tài),需要和作家建立良好的、長久的個人關系,在編稿過程中,需要和作者進行反復的溝通協(xié)調……《收獲》稱選刊付出的勞動無非是“踮一下腳,摘下桃子”,給的轉載費用“連給編輯買眼藥水都不夠”,雖是氣憤之言,卻見出原創(chuàng)刊物編輯們的辛苦。

  但選稿對于一家負責任的選刊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面對全國上百家文學刊物,有影響的也有一二十家,一期基本有幾十萬字,如何沙里淘金,尤其是不以名氣論英雄,以自己的眼光發(fā)掘優(yōu)秀新人新作,考驗編輯的眼光與責任心,也是一項浩大的、艱苦的閱讀過程。他們的勞動,同樣不應一筆抹殺。

  對于選刊的態(tài)度,作家們則明顯寬容很多。很多作家特別希望自己的作品被選刊轉載,這是一個成名的途徑。對于地方作家,選刊更是重要,因為省、市期刊影響力小,覆蓋面窄,地方作家的作品如果不通過轉載,發(fā)表了沒幾個人讀到,跟沒發(fā)一樣。作家們認為,對于讀者來說,小說無論在哪本雜志上看到都是原創(chuàng)。

  那么,如何既能滿足作家的需求,又可以尊重原創(chuàng)?《收獲》提出的意見確實值得參考:在《著作權法》的框架下規(guī)范轉載,轉載必須征得作者和原發(fā)刊物的同意,轉載和首發(fā)應當有一定的時間差,給原發(fā)刊物留出一定的空間,而不是幾乎同步地搶發(fā)。另外,文學選刊應提高稿費和轉載費,辦出自己的特色。

  今年6月,云南理論版刊物《大家》被曝出因收取版面費遭遇停刊檢查。《大家》是一本曾經很有影響力的文學刊物,收取版面費原是為了彌補當前經營上的困難?!洞蠹摇返奶幘呈呛芏辔膶W雜志的縮影,在市場時代與多媒體時代,文學雜志如何生存將是一個不斷被討論的話題。

  紀念《講話》: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

  70年前,在延安楊家?guī)X,面對百余名文藝工作者,毛澤東發(fā)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講話》思想指引下,解放區(qū)涌現(xiàn)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暴風驟雨》《白毛女》《荷花淀》《王貴與李香香》等優(yōu)秀作品,并形成了文學史上著名的“丁玲現(xiàn)象”、“何其芳現(xiàn)象”、“趙樹理現(xiàn)象”,《講話》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年直接參與《講話》定稿整理工作的胡喬木曾經說過,《講話》主要有兩個基本點:“一個是文藝與生活的關系,一個是文藝與人民的關系,在這兩個基本點上,《講話》的原則是不可動搖的?!痹跁r代背景與社會語境都發(fā)生巨大變化的今天,《講話》的原則是否依然適用?

  5月20日,為紀念《講話》發(fā)表70周年,有關方面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座談會”。鐵凝在座談會上指出,在《講話》中,有一個詞處在核心的、關鍵的位置,這個詞就是“人民”。從延安文藝座談會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人民”始終鮮明地鐫刻在中國文學的旗幟上,為中國文學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座談會上,作家李迪生動的發(fā)言則回答了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關系。他說,生活是一口井,離了井,沒水喝。為寫好《丹東看守所的故事》,李迪連續(xù)四次到丹東,春節(jié)、“五一”都在看守所過,跟干警同吃,跟在押人員同住。《丹東看守所的故事》已完成十萬字,李迪說,他還要寫,還在寫,寫不完,因為,這一口生活的井好深!

  當文學不再服務于政治,當某些文學創(chuàng)作越來越滑向個人化私語的深淵、越來越閉門造車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越來越看重市場與炒作時,作家,尤其是年輕的作家們,需要重新打量文學與人民、與生活的關系了。

  民族文學:

  不一樣的眼光

  2012年,是少數(shù)民族文學特別受到重視的一年,關于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研討與活動最為密集。在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70周年之際,魯院第12期少數(shù)民族作家班作家重返母校,令“魯十二”學員欣喜的是,兩年前結業(yè)時,劉云山曾來到魯院親切看望大家,并與學員們“約定”,邀請大家適時重返母校,他也將再來與大家見面,今年5月22日,劉云山兌現(xiàn)了自己的“約定”,再次來到魯院,親切地與各族學員交談,并發(fā)表了重要講話。此后,從5月26日到7月10日,中國作協(xié)“繁榮少數(shù)民族文學系列研討會”先后舉行了五場。9月,時隔將近10年,第五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會議在京召開,并頒發(fā)了第十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對近幾年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完成了一次大檢閱。

  就是在第五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會議上,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神奇英俊的年輕獵人,百步穿楊,沒有什么飛禽走獸能逃過他長著眼睛的利箭。這一天他正在捕獵一頭牝鹿,牝鹿以逃生的本能,飛一般奔跑逃命,不料眼前出現(xiàn)一片汪洋大海,前無去路,后有追殺,在無可奈何之下,它轉身變成一個美麗少女,千嬌百媚,結果同獵人拜了堂,成了親。寫到這個故事,漢族詩人基本上都是贊美獵人執(zhí)意追求的勇敢精神。但回族作家高深聽了這個故事卻在詩中寫道:“生與死轉化成恩愛,獵人和獵物結成夫婦。這美麗動人的傳說,美化了弱者的屈服。”高深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少數(shù)民族作家,因為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淵源、社會環(huán)境、生活習俗的獨特,觀察事物,認識生活,家國情懷,必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眼光,其感受也會有與眾不同的特殊收獲。作為中國文學版圖中一個獨特的存在,少數(shù)民族文學正以其不同的眼光書寫著中國大地上的風云變幻。

  方韓之爭:

  我們能相信誰?

  2012年初,關于文學最鬧的事兒莫過于方舟子質疑韓寒。

  我不是韓粉,卻對韓寒頗有好感。沒看過《三重門》,因為讀大學時,中學里的那些事已引不起興趣,韓寒在書中所表現(xiàn)的叛逆態(tài)度,我也并不全部認同。但隨著韓寒作為80后文化偶像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是瀏覽了幾篇他關注社會問題的博客后,我看到了一個逐漸成長起來的韓寒,當年在韓白罵戰(zhàn)中狂傲不羈的青年身上多了幾分社會責任感:直擊社會問題,在文章中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韓寒正以其強大的社會影響力改變著人們對一些公共事件的看法。

  我從內心排斥方舟子,因為他似乎總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別人。方舟子對于韓寒的質疑,我很難贊同:文學創(chuàng)作本就是想象、移花接木的事情,怎么可以像物理化學實驗一一坐實?即使歷史著作,許多細節(jié)也是在合理想象的基礎上寫成的,與當日的情形不能完全畫等號。一個作家,而且是少年作家,多少年前說過的話,可以那樣去一句一句分析嗎?誰沒有說錯一兩句話、記錯時間地點人物的時候?

  但漸漸地,所謂眾口鑠金,當方舟子步步為營、當韓寒給出不算漂亮的回擊時,我內心懷疑的種子也開始生根發(fā)芽。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新時代的智子疑鄰。

  在天涯網上,有一篇發(fā)表于2012年1月21日、名為《深度解析“韓寒挑戰(zhàn)方舟子”一戰(zhàn)究竟誰贏了?》的帖子,目前已經更新到一萬多頁。但瀏覽之后,我依然不知道應該相信哪一方。方韓之爭最終也沒能塵埃落定。綜觀持續(xù)將近一年之久的方韓之爭,最讓人感嘆的是誠信的缺失。方舟子作為打假英雄,有著不少鐵桿的擁泵;韓寒年少成名,粉絲更是有幾十萬上百萬。可就是這兩個人,公眾卻質疑他們都心懷鬼胎:方舟子打假,背后有著怎樣的陰謀與小算盤?而韓寒呢,無論他自己、他的父親、他的朋友怎么辯解,哪怕是重印當年的手稿,人們依然要質疑,要從《光明與磊落》中發(fā)現(xiàn)隱藏的與被抹去的不光明不磊落。兩個有著如此社會影響的公眾人物,卻遭遇普遍質疑,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最后,我還是愿意看到方舟子繼續(xù)打假,畢竟,我們身邊理性質疑的聲音與眼光確實太少了,能夠讓人們接近事實真相,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韓寒呢,想必更多人也不希望他糾結于自證,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自證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這樣說對韓寒不一定公平,因為有些人一出道就能寫出最好的小說,以后便再難超越。但愿韓寒不是。

  基層作家:

  文學照進每個角落

  這是一個文學被邊緣化的時代,人們似乎很容易得出這個結論。但現(xiàn)實的另一面是,依然有那么多人,無論是田間地頭的農民,還是從農村到城里的打工者,癡情文學并將文學作為精神支柱。這些寫作者,或許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們能夠進入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召開研討會,并接受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國家級媒體的采訪。這些寫作者也讓人們看到,文學之光可以照進現(xiàn)實的每一個角落。

  在湖北,為了寫作,有人甚至賣了房子賣了牛,寫下的廢稿紙摞起來比人還高,父母抱怨、妻子不滿、兒女吵鬧,他們都絕不回頭。最終,在湖北作協(xié)的幫助下,這些農民作家不僅完成了小說創(chuàng)作,還結集出版了作品;在“苦甲天下”的寧夏西海固,有一位雙腿殘疾的農民王雪怡,在炕頭上堅持寫作20多年,被譽為寧夏的“史鐵生”;在吉林,48歲的打工者楊成軍在干活之余,在工友們都進入夢鄉(xiāng)的深夜,他用手機代替自己陳擱多年的筆,在被窩里用汗水、淚水、甚至血水,寫下了許多農民工想說、想要表達的文字,然后用手機發(fā)給妻子閱讀……

  其實,我不贊成農民作家、農民詩人,打工作家、打工詩人的說法,拿起筆,大家都是一樣的寫作者。但是,加諸作家之前的這些身份標識卻在提醒著人們,當一個非專業(yè)的文學工作者激情澎湃地投入文學創(chuàng)作,或者一個連基本生存都難以保障的農民、打工者將文學看做是生活的必需時,這個社會文學金字塔的底座有多么堅實厚重。只有有了這樣的文學土壤,才有可能誕生更多的文學精品。

 


(編輯:偉偉)
梓潼县| 邵阳市| 开原市| 滦南县| 沁水县| 分宜县| 保德县| 丰顺县| 汝阳县| 永德县| 武冈市| 珠海市| 深圳市| 临颍县| 侯马市| 遂川县| 新丰县| 上犹县| 景泰县| 将乐县| 潞西市| 陇西县| 岱山县| 深州市| 天等县| 增城市| 普安县| 长子县| 淳安县| 禹州市| 怀远县| 中阳县| 油尖旺区| 元朗区| 高唐县| 淳安县| 新兴县| 罗定市| 乌兰察布市| 会同县|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