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初冬的一個下午,曾獲柏林自由大學碩士學位的德國著名作家烏利·弗蘭茨,慕名只身來到四川廣安的鄧小平故居,受到故居管理處陳賢松老人的接待。已是黃昏時分,客人還絲毫沒有走的意思,賢松老人急了,這里四處皆農(nóng)家,只有10公里外的縣城有旅店,客人上哪里去投宿呢?烏利·弗蘭茨看出了老人的心思,打開隨身攜帶的睡袋,用生硬的中國話說:“請您放心,今晚我會想辦法的。”隨即向陳賢松老人要了一捆干稻草,準備在故居空屋內(nèi)席地而臥。
陳賢松是一位辦事極為細致、工作極為嚴謹而又十分固執(zhí)的中國老人,自1982年鄧小平故居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以來,他懷著對小平同志深深的愛戴,來到了這里。為搜集鄧小平故居的每一件文物,他都費盡心思,對故居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
當看到這位“老外”就要在故居屋內(nèi)就寢時,他說什么也不同意?勺约旱呐P室又太簡陋,床又窄小,不可能容下眼前這位1.9米的高大身軀。賢松老人再仔細看過蓋有上級公章的介紹信,又從這位德國年輕人的言談中,看出了他對中國、對小平是如此尊重,他是代表世界來了解中國改革開放,了解中國改革開放總設(shè)計師的家鄉(xiāng)的,我理應(yīng)好好接待他才是呀!最終,陳賢松老人答應(yīng)了這位德國年輕人的苦苦請求,破例讓他在左廂房的地板上夜宿。
次日清晨,陳賢松老人早早起了床,沒想到,烏利·弗蘭茨竟然偷偷地睡到了小平誕生時的木床上!
……烏利·弗蘭茨一覺醒來,感覺這位嚴厲又慈祥的中國老人給了他一個常人難以體驗的機會,他說他在這床上做了一個好夢,這夢將使他終生難忘!
這位精力旺盛的德國作家,在體驗到木床的靈氣之后,又沿著鄧小平不同歷史時期的足跡,用了整整10年進行調(diào)查研究,終于寫出一部力作《鄧小平傳》。這部書面世后,烏利·弗蘭茨動情地說:“鄧小平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人和改革者,他非凡的生平反映了20世紀的中國歷史。透過他洶涌激越的戰(zhàn)斗歷程,我們可以去把握中國新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