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lián)網(wǎng)訊 7月28日,湖北省電影家協(xié)會在武漢舉辦了“銀幕上的小平藝術形象”研討會,何國華、牛均富、葉正先、修倜、方學富、余述平、熊輝、李崇訓、武新建等20余名文藝理論家、作家、電影工作者出席了會議。大家梳理了有關鄧小平的電影編年、評述了鄧小平的銀幕形象。
武漢市民政局的陶愛民認為,銀幕上的小平藝術形象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戰(zhàn)爭時期,這個時期的小平同志年富力強,是一員果敢干練的儒將,為我國的抗日和解放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另一個是他的晚年時期,也就是1977年他恢復工作以后,這一時期的小平同志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是我們黨公認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這一時期也是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最具光彩的時期。在銀幕上,兩個時期的鄧小平形象被多次成功塑造,如《百色起義》、《浴血太行》、《大決戰(zhàn)》、《鄧小平》等。在這些影片中,既有表現(xiàn)中青年時期的鄧小平在戰(zhàn)場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也有表現(xiàn)晚年鄧小平置身于矛盾斗爭的旋渦中心,臨危受命,繼往開來。這些影片都在史詩藝術格局中采取英雄敘事手法,將人物置于具體歷史文化環(huán)境中,在滄海橫流中顯出英雄本色。
湖北省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省影評協(xié)會主席牛均富從美學高度分析了小平的藝術形象,他認為小平的精神氣象具有一種雄渾之美,縱覽滄桑,超脫大千,雄風激蕩,萬里云天;小平的行為方式具有一種沉著之美,從容獨步,瀟灑自如,遐思萬千,心境坦然;小平的思想具有一種縝密之美,思之幽深,境界高遠;小平的性格具有一種勁健之美,走云連風,自強不息,秉賦剛毅,雄姿勃發(fā);小平的胸懷具有一種超逸之美,豁達疏闊,心馳神往,自然率真,超然物外。小平的銀幕形象之美,其實也是他真實生活中生命本體的自然顯示。這種形象之美所傳達出的命運感、使命感、歷史感、人生境界等等,無不使人們感動。偉人帶給了中國無限的希望和生機,同時,也給我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了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詩人李崇訓則結合具體影片分析了銀幕上小平形象的特點,他認為《大轉折》史詩般藝術格局中的歷史敘事和富有造型性的語言,展示了小平儒雅溫和、老成持重、意志鮮明、行為果斷的性格,而《百色起義》表現(xiàn)了在革命處于低潮的艱苦時期,小平面對復雜形勢當機立斷、實事求是的領導風范。
湖北省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方學富,作家、省電影家協(xié)會秘書長余述平認為,新時期以來有關小平的電影很多,我們不光要探討以小平為主角的影片,還要研究他不是作為主角的影片,譬如《開國大典》、《周恩來》、《重慶談判》、《大決戰(zhàn)》、《大進軍》等,這些影片中小平的戲盡管不重,但每一次出場都顯得很有個性,或表現(xiàn)出對問題的獨到看法,或傳遞出對戰(zhàn)友的真摯情感,或在一個眼神中體現(xiàn)出會心的交流,或在一陣笑聲中顯現(xiàn)一種幽默和大度。他有領袖的風范,也有普通人的自然和親切。
華師大文學院教授修倜說,通過“銀幕上的小平藝術形象”研討會,讓她想到了領袖人物形象的塑造問題,以前領袖人物形象單薄,很少描繪他們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的電影多是從仰視的角度去反映領袖人物,讓領袖人物脫離了群眾,脫離了實際,脫離了生活,但這些年來,這種情況有很大改觀,一些領袖片的水準越來越高,它們讓領袖人物走下神壇,在風云變幻的各個歷史時期有血有肉地展示出他們不同于常人的非凡一面。修教授說,有關小平的許多影片譬如《百色起義》、《鄧小平》等比較成功,關鍵是遵循了電影的藝術規(guī)律,它們真實、鮮活、多角度地表現(xiàn)了偉人的人格魅力,所以從這方面來說,研究銀幕上的小平藝術形象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