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白玉蘭戲劇獎”組委會副主任宋妍致辭
4月8日下午,第9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藝術論壇在馬蘭花劇場舉行,論壇以《戲劇理想和戲劇人生》為主題,邀請第2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特殊貢獻獎得主焦晃主講,他向聽眾娓娓講述自己從藝六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演出、心路歷程。
本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論壇為第2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頒獎系列活動之一,上海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白玉蘭戲劇獎”組委會副主任宋妍出席論壇并致辭,上海市文聯(lián)專職副主席、秘書長、“白玉蘭戲劇獎”組委會秘書長沈文忠與獲得本屆“白玉蘭戲劇獎”的演員們和上海的藝術愛好者們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
論壇上,焦晃從他的初中時代開始,講述了自己的戲劇人生歷程。當時還是個頑皮孩子的他,因為一次在班上念課文,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的潛力,于是推薦他去學校社團演戲。從此,焦晃踏上了戲劇之路,開始了“莊重的舞臺藝術生涯”。高中畢業(yè)后焦晃考入上海戲劇學院。“這些年,很多人以為我是北京演員,其實我出自上海戲劇學院。”焦晃對上戲、對上海充滿感情。確實,上戲的學習生涯奠定了焦晃的藝術審美準則。他曾受教于前蘇聯(lián)專家葉·康·列普科普斯卡婭,至今記得第一天上課時,列普科普斯卡婭就送給學生們一堆巨大的積木,讓大家展開想象做游戲。這讓他感悟到:“演戲不為觀眾而存在,要為對手存在;就像小孩玩積木做游戲——他們是多么的真誠啊?!?/p>
從藝六十年,焦晃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戲劇理想。“既然要干這個事,就要負責任。當年我考戲劇學院時,就有人問我什么是戲劇。幾十年后,我才知道戲劇是人們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要感召人們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世界;戲劇也是一面鏡子,讓人更清醒的認識生活和自己,去掉盲目性,激發(fā)自覺性。”
因主演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焦晃贏得了“莎劇王子”的美譽。的確,他尤其鐘愛莎士比亞戲劇,認為莎劇有一種特殊的形式美。2012年,焦晃再次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搬上舞臺,論壇上,他翻出該劇的宣傳單頁,朗讀起親筆寫的前言:“莎士比亞自歷史天空高度,熱情表達了他對人自身良好發(fā)展的關懷和期望,蔚藍的天空依舊清澈,他對人類依舊期待……”
對于舞臺,焦晃依然充滿期望,他感慨:“在有生之年希望再演上一兩個戲,若不演戲,快樂也就沒有了?!?/p>
最后,焦晃對獲得本屆“白玉蘭戲劇獎”的年輕演員說:“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安心在舞臺,希望你們能夠有更多創(chuàng)作?!?/p>
主講嘉賓簡介
焦晃出生于1936年,是上海培養(yǎng)、上海成長的表演藝術家。1959年焦晃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他曾受教于前蘇聯(lián)專家葉·康·列普科普斯卡婭和朱端鈞、胡導等戲劇大家。自上戲畢業(yè)后即進入上海青年話劇團,在半個多世紀的從藝生涯中,他始終堅持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和創(chuàng)作方法,遵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強調“行動規(guī)律”的表演學說,注重開掘人物行動的特殊形式,積極開拓自身的創(chuàng)造手段,形成了一種善于細膩刻劃人物心理活動的層次、長于以準確生動的語言節(jié)奏和形體動作鮮明呈現(xiàn)人物個性特征的表演風格,是一位學養(yǎng)豐厚的舞臺表演藝術家。
焦晃早年主演的莎士比亞劇作《無事生非》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曾轟動一時,使他贏得了“莎劇王子”的美譽;他在莫里哀的劇作《吝嗇鬼》、美國當代劇作《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個黑人中士之死》以及英國品特的劇作《背叛》中的出色表現(xiàn),令幾代話劇觀眾贊嘆??梢哉f,由焦晃主演的近百部戲劇和影視作品,已足以構成一道色彩斑斕的戲劇舞臺人物長廊。他的精湛技藝,他的敬業(yè)精神和他那嚴肅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為中國戲劇藝術作出了特殊貢獻。
在2007年話劇百年紀念大會上,焦晃曾說:“前輩們一絲不茍的學術精神,數(shù)十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為了祖國的戲劇事業(yè),我們要負上自己的責任……演員創(chuàng)作的道路是沒有止境的,演員要創(chuàng)造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真實生命,揭示人物深刻的精神世界。演員一生都需要以高標準的審美尺度來要求自己、難為自己。以這樣的品格要求自己的創(chuàng)作,就是上海話劇舞臺的主流傳統(tǒng)……我想我和我的同事們,在舞臺上的身心投入,還是給上海這座城市,增添了幾分詩意的情感的?!?/p>
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焦晃曾表示:“我們很誠實地付出了勞動,我這輩子微不足道,但是盡了我的心,盡了我的力,我沒有愧對,我還是很踏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