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第五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曲藝娃們嶄露頭角,他們可愛機靈的外表、自然灑脫的表演和穩(wěn)健大氣的臺風令所有評委和觀眾為之贊嘆,然而,比賽中出現的一些小演員在表演上過于成人化,參賽作品或過于教化、或題材不適合孩子表演的現象也引起了評委們的擔憂。
著名單弦表演藝術家、本次大賽評委馬增蕙表示,在比賽中我發(fā)現有些孩子尤其是少兒組的小選手在表演中說的都是大人的語言,缺乏孩子的天性,有些節(jié)目臺詞聽起來像喊口號,大人背起來都難,讓孩子表演起來自然更困難;還有些節(jié)目題材過于沉重,孩子們根本無法駕馭,既然是參加少兒曲藝大賽,那么孩子們的表演就要突出他們應有的個性,要有屬于孩子們自己的語言,體現他們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的表演欲望,加深對曲藝藝術的興趣。而在中國曲協副主席、本次大賽評委王汝剛看來,和前幾屆比賽相比,本屆大賽從題材、表演、參賽人數、涉及曲種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但有些孩子的表演太大人氣或太匠氣,他們站在臺上不但看不到應有的那份童真反而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還有一點就是舞臺語言也不夠凈化。比如《談門兒》這個節(jié)目,其實作品本身沒有什么問題,就是在最后結束的包袱運用上,把先輩們以前摒棄不用的包袱又撿回來了,我們現在總在談如何避免“三俗”,而當這種不夠凈化的語言在孩子們身上再次出現時,應當引起我們的警覺,畢竟孩子還很小,心靈很純潔,如何讓他們識別高雅低俗之分很重要。
對于大賽中出現的成人化現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本次大賽評委會主任牛群也深有感觸?!坝袀€音樂快板節(jié)目《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可以說孩子們在表演時臉上毫無表情,原因就在于這個節(jié)目的內容聽起來就好比是一部濃縮版的黨史,當然讓孩子們了解黨史沒有什么不好,只是這么一個厚重的題材讓幾個孩子來表演實在是勉為其難,他們在表演中沒有情感流露就不足為奇了?!迸H罕硎荆嗦暋对炀渥印愤@個節(jié)目之所以受到觀眾尤其是很多孩子的歡迎,關鍵在于這個節(jié)目就是為孩子而創(chuàng)作的,說的都是孩子們身邊的事,用的都是孩子們的語言,所以他們表演起來不但很輕松而且也非常到位。我們就怕小演員失去了天真童真純真,一股大人味兒,而這個節(jié)目看起來成熟但不失天真,活潑又不失老練。
著名詞作家、劇作家、本次大賽監(jiān)審評委閻肅也指出,這次大賽整體上來說非常不錯,從中看到了許多小演員都具有較高的曲藝表演天賦,但也存在少數作品說的都是大人的事,孩子們表演存在缺乏童真童心童趣的現象。比如說相聲《張家界》、快板《中原贊》、板橋道情《我的家鄉(xiāng)真漂亮》等節(jié)目,讓孩子們了解當地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識很好,但有的地方確實大人話太多,而且還是一些套話,這就使得孩子們的表演看起來像在背誦大人的話,不但觀眾聽起來枯燥,孩子們表演起來也很壓抑。再比如說湖北漁鼓《賠茶壺》這個節(jié)目,內容反映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軍隊拉練時發(fā)生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本身很好,但要是我來寫的話,我會說聽爺爺或奶奶說曾經有這么一段故事,而不是直接讓孩子們來說這個事,因為這樣聽起來就好像他們經歷過這個事似的,有點不合邏輯,所以孩子們表演起來就難免生硬。而紹興蓮花落《馬路邊的一分錢》這個作品之所以引起現場很多小朋友的共鳴,就在于它沒有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表演,而是運用孩子們熟悉的算術法來演繹,這就沒有離開孩子們的知識范圍。所以從創(chuàng)作者角度來說,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作品應該多一些深思熟慮,不要因為參加一個比賽或者是為了完成任務趕活,而要盡可能讓孩子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來看世界來表演。王汝剛認為,要避免目前這種少兒曲藝臺詞語言成人化傾向,關鍵就在于劇本創(chuàng)作者要能深入生活實際,對少兒生活有充分了解和生活體驗;指導老師要積極鼓勵少兒演員敢于說自己的話,敢于即興發(fā)揮,敢于對原劇本進行再創(chuàng)作再修改。
“曲藝藝術是一種民族的、地方性很強的藝術形式,看到有這么多孩子愛好這門藝術,作為一名老曲藝工作者我倍感欣慰。”中國曲協副主席、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本次大賽評委姜昆表示,我們特別不希望孩子們站在臺上板著面孔說大人的話,表演很呆板的東西,而是能夠有一種和大人不一樣的表演,真正讓孩子們在學習曲藝過程中在心靈和思想上得到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