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阿克曼 自畫像系列53號
毛焰 托馬斯肖像5號
絲襪與黨齡
7月7日至9月8日,“面對面:中荷及室內繪畫展”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展出。
展覽選取了中國的陳丹青、毛焰和荷蘭的讓·沃斯特、菲利普·阿克曼四位的111幅作品參展。策展人、荷蘭收藏家何凱斯希望通過展覽呈現(xiàn)當代肖像畫的面貌與特點。展覽先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現(xiàn)巡展至深圳。
在四位參展藝術家中,陳丹青最為引人關注。30年前,他以作品《西藏組畫》成名于美術界。近年,他更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公共問題上所發(fā)表的評議?,F(xiàn)在,他以畫家身份舉辦畫展,受到的關注自然比一般畫家大。
毫無疑問,這是陳丹青近年來少有的畫展。展覽帶來了陳丹青近年來的22幅畫作,據他稱,這只是他這幾年創(chuàng)作的1/5左右?,F(xiàn)場展出陳丹青兩類作品,一為人物寫生,二為畫書的油畫作品。前者是他在美院任教期間創(chuàng)作的青年學生畫像,意圖“讓自己恢復到寫生狀態(tài)”,后者以冊頁春宮為主題,是他探討復制和繪畫之間關系的成果。
時隔多年,陳丹青的繪畫仍然保留著那種來自歐洲十九世紀的自然寫實風格,何凱斯說,自己之所以喜歡陳丹青的繪畫,是因為他畫中的人物都很有個性,而這種個性通過細節(jié)體現(xiàn)出來,比如絲襪、手機和吊帶上衣。
除陳丹青外,另外三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亦值得注意。中國藝術家毛焰多年專注于肖像畫。其畫面沒有任何敘事的背景,人物以暖土色為底襯,細致地突出人物目光、身姿與面部細節(jié)。此次展覽的作品中,有其自1999年起,長期與盧森堡留學生托馬斯合作的作品。
荷蘭藝術家讓·沃斯特大多從媒體圖像中獲得靈感。他翻閱雜志,從中選取漂亮的室內情景和模特,將之拼貼起來。他在豪華的貴族式的房間、汗牛充棟的書房上,描繪孩子和女人,女人和男人等。
另一位荷蘭藝術家菲利普·阿克曼一直致力從事自畫像創(chuàng)作。早年在藝術學院求學期間,他曾經嘗試過裝置、影像、行為等所有現(xiàn)代藝術手段。而從1981年畫第一張自畫像開始,他決定只畫自畫像作為自己的觀念行為。
在他看來,“我畫我自己,因此我在畫全人類?!比陙?,其自畫像已超過3350幅。此次展覽就選取了其中的63幅。陳丹青說,阿克曼是他非常喜歡的畫家,他的自畫像有如歐洲繪畫的地圖:從十七世紀的嚴肅傳統(tǒng)到新世紀的游戲卡通,歐洲出現(xiàn)過的幾乎全部手法在這份地圖中循環(huán)旅行。
肖像畫和室內繪畫在視覺藝術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一直以來,許多藝術家試圖借由描繪人的面孔或環(huán)境來捕捉和呈現(xiàn)人的生存和精神狀態(tài)。展覽所呈現(xiàn)的,不僅僅是中荷兩國繪畫藝術,更有當下繪畫個人化的趨向。記者 朱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