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松山芭蕾舞團攜新編芭蕾舞劇《白毛女》將于5月中旬開啟第15次訪華之旅
一個中國故事的力量
——記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的“芭蕾外交”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第15次訪華演出海報
著名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將于5月16日至24日來華演出大型新編芭蕾舞劇《白毛女》,開啟其第15次訪華演出。
從1955年到2017年,無論在任何歷史時期,一個日本芭蕾舞團都要堅持講一個中國故事——不僅早于中國芭蕾舞劇《白毛女》10年就已經(jīng)開始講,并且一講就是60余年!
這究竟是為什么?
為了理解一個中國故事,他們超越了歷史
大家都在慶祝國慶節(jié)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淚流滿面……我想,這一定是由于我演了《白毛女》的緣故。
——松山樹子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成立于1948年,“創(chuàng)作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是其重要宗旨之一。有趣的是,這個創(chuàng)作日本芭蕾的目標,卻把他們引向了講述中國故事的60余年。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創(chuàng)始人清水正夫先生和松山樹子女士
1952年,舞團創(chuàng)始人清水正夫第一次看到中國電影《白毛女》,自始至終眼含淚花。他十分同情喜兒的命運,也十分欣賞《白毛女》的故事,感到特別適合改編成芭蕾。恰逢日本婦女運動,清水正夫希望能借喜兒的故事激勵國內(nèi)解放運動,于是萌發(fā)了將《白毛女》改編成芭蕾舞劇的想法。
清水正夫說干就干,拉著當時身為舞蹈演員的妻子松山樹子幾乎跑遍了所有放映《白毛女》的場子??呻娪盁o論看多少遍,手頭沒有關(guān)于《白毛女》的半點資料,改編始終難以著手。幾經(jīng)周折,1953年底,清水正夫收到時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田漢先生的信,信中附有歌劇版《白毛女》的劇本、樂譜以及舞臺劇照,這才逐步開始了芭蕾《白毛女》的創(chuàng)作歷程。
由于信息實在匱乏得可憐,第一版芭蕾《白毛女》還鬧了一些笑話。例如,“大春”竟穿了一雙白軍靴——中國的八路軍哪有軍靴可穿!但即便有諸如此類的種種瑕疵,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一直以來都以強烈的“感染力”著稱。觀眾看完經(jīng)常飽含淚水、起立鼓掌。這也是松山芭蕾舞團沖破各種阻力,在日本各地公演《白毛女》的動力!
“感染力”的秘密何在?
60年后,舞團赴中國演出前排練現(xiàn)場的一個場景很能說明問題。排練中,清水正夫之子清水哲太郎(舞蹈家,現(xiàn)任松山芭蕾舞團總代表、舞臺藝術(shù)總監(jiān))感到演員情緒不到位,沖到飾演老百姓的演員面前高聲嚷到:“大春回來了,情緒,情緒!盧溝橋事變已經(jīng)發(fā)生了!日本開始侵略中國了!情緒、情緒!”他也轉(zhuǎn)向“大春”,戳著他的“八路軍”袖標說:“這是什么,這是責任,責任!”
清水哲太郎在排練現(xiàn)場調(diào)動演員情緒
情緒到位是感染力的核心,也是表演藝術(shù)的要求。不難看出,正是這樣一個源于藝術(shù)本身的需要,60年來一直不斷牽引著松山芭蕾舞團去理解《白毛女》。的確,日本和中國一樣,同樣有過被欺凌、被壓迫、求解放、求生存的歷史,這無疑構(gòu)成了理解《白毛女》的基礎(chǔ)??蛇@畢竟是一個中國故事,甚至是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為此,表演者就必須跳出歷史教科書和主流宣傳的藩籬,理解孕育這個故事的中國革命,了解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的時代背景,甚至去學(xué)習影響這個故事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才能真正讀懂喜兒、讀懂大春、讀懂中國老百姓,讀懂中國老百姓的苦難和希望。
在這一點上,表現(xiàn)得最明顯的就是松山芭蕾舞團的兩代“白毛女”。第一代“喜兒”松山樹子1955年在天安門城樓觀看閱兵時,自始至終激動得淚流滿面。她后來回憶到:環(huán)顧四周,城樓上所有的中國人都很開心,只有她一個日本人熱淚盈眶。她想,這或許是因為:她演過《白毛女》。
兩代“白毛女”松山樹子(左)和森下洋子
第二代“白毛女”森下洋子(現(xiàn)任松山芭蕾舞團團長、首席芭蕾舞演員)在表演喜兒之前,一直生活在芭蕾舞的華麗世界里。若不是因為喜兒,她不可能有機會這樣了解中國。她說,她在中國最大的發(fā)現(xiàn)就是:無論何時,這里的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從此之后再有表演,她就想象著喜兒那雙更加明亮的眼睛,拼命地跳著。2016年國慶期間,森下洋子終于完成了多年心愿,帶著團里的年輕人來到延安,去魯藝尋找《白毛女》的根。因為,只有理解延安精神,才能理解中國革命,只有理解中國革命,才能理解《白毛女》,才能把這種精神的力量傳給觀眾,也傳給年輕人。
松山芭蕾舞團在窯洞前給當?shù)乩习傩仗栋酌?/font>
舞團成員經(jīng)常驕傲地說,演出時請看最旁邊的那個演員,這個角落里的演員也一定像主角那樣情緒飽滿,這是松山芭蕾舞團的傳統(tǒng)。試想當整個團的眼睛都像中間那位一樣明亮,當所有人都像一個人那樣“燃燒”,這樣的表演能不動人嗎?但更重要的是,60年來,這份“入戲”的藝術(shù)要求,一直不斷滋養(yǎng)著“友好”的時代需要。當藝術(shù)的理解變成歷史的覺悟,當歷史的覺悟變成超越歷史的先覺,松山芭蕾舞團也超越了民族情感和特殊時期的歷史局限。
1992年,日本天皇和皇后訪華歸來,皇后對清水正夫說:“你們那時編演《白毛女》,還到中國去演出,謝謝你們?!?/p>
因為演繹一個中國故事,他們見證了歷史
恩來走了,我來代替他。
——鄧穎超
“管他呢!去了再說。”在松山樹子赴赫爾辛基參加世界和平大會前夕,清水正夫這樣鼓勵妻子。
原來,當時日本政府不肯給松山樹子發(fā)去蘇聯(lián)和中國的護照,但她依舊決定有機會從赫爾辛基飛到中國和蘇聯(lián)看一看,即使這樣會冒著被逮捕回來的危險。然而就是年輕時這個“管他呢,去了再說”,開啟了松山芭蕾舞團的“芭蕾外交”歷程:
1955年5月,松山樹子在赫爾辛基世界和平大會上遇上了郭沫若,郭沫若邀請松山樹子所在的日本代表團訪問中國。
1955年,郭沫若與松山樹子在赫爾辛基
1955年10月,中國貿(mào)易代表團赴日訪問期間,周恩來邀請松山樹子赴京參加國慶慶典。宴會上總理將演歌劇《白毛女》的王昆和演電影《白毛女》的田華介紹給松山樹子,并表達:“下次帶著《白毛女》,大家一起來?!?/p>
1956年,日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成立。次年,梅蘭芳一行訪日,帶去的眾多文件中有一份“松山芭蕾舞團訪華計劃”。
1958年3月,松山芭蕾舞團作為日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成立以后第一個訪華使節(jié)赴京。8日,田漢、陽翰笙、歐陽予倩組團到北京車站歡迎。9日至11日,芭蕾《白毛女》在天橋劇場排練,觀眾席擠滿了新聞記者和文藝工作者。13日,舞團開始公演,觀眾徹夜排隊買票,座無虛席。
同年,中國京劇院也上演了京劇《白毛女》。
1958年,王昆(右)與松山樹子
1958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白毛女》在天橋劇場演出時的節(jié)目單封底和封面
1963年,周恩來會見自民黨元老松村謙三,希望在“政治三原則”的基礎(chǔ)上改善兩國關(guān)系。中日遂恢復(fù)民間貿(mào)易。1964年,中日民間貿(mào)易組織從中斡旋,兩國開始交換記者。
1964年9月,松山芭蕾舞團開始第二次大規(guī)模訪華演出。22日開始,松山芭蕾舞團在首都劇場演出《祗園祭》,周恩來三次觀看演出。訪華期間,周恩來邀請芭蕾舞團觀看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受邀嘉賓還有為研制原子彈作出貢獻的科研人員。
不久,中國宣布第一顆原子彈研發(fā)成功。
1964年11月3日,松山芭蕾舞團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演出芭蕾舞劇《祗園祭》。演出休息時,舞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此時,上海舞蹈學(xué)校芭蕾舞劇《白毛女》的創(chuàng)作排練已經(jīng)接近尾聲,1965年上演。
1964年11月3日,毛澤東接見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夫婦
1964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祗園祭》在北京公演時的節(jié)目單封面(左圖)和在上海公演時的節(jié)目單封面
1966年9月,松山芭蕾舞團包括清水哲太郎在內(nèi)的19名團員組成“日本青年交流團”,和中國青年在中山公園露天劇場參加“青年大聯(lián)歡”。 當時,清水哲太郎在北京語言學(xué)院學(xué)習,經(jīng)常跑去中國國家芭蕾舞團的練功房練功,甚至把床也搬到了更衣室。他本來想學(xué)的是音樂,但這段經(jīng)歷,奠定了他子承父業(yè)的決心。
清水正夫、松山樹子夫婦和兒子清水哲太郎
1971年9月22日開始,松山芭蕾舞團進行了為期兩個半月的訪華演出。10月1日,國慶22周年大會舉行,森下洋子和清水哲太郎在中山公園主演《白毛女》。10月3日,天橋劇場上演了第二版《白毛女》,與老版相比,最大的改編除了大春的八路軍身份變成解放軍,松山樹子也從演員變?yōu)榫帉?dǎo),將“喜兒”傳給了第二代“喜兒”森下洋子。
10月15日,周恩來總理陪同柬埔寨國王觀看松山芭蕾舞團演出。10天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fù)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1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團訪華演出時的節(jié)目單封面以及封面內(nèi)的郭沫若題詞
清水哲太郎和森下洋子飾演的大春和喜兒
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發(fā)表聯(lián)合公告。
1972年7月7日,日本田中角榮內(nèi)閣宣告成立,在首次內(nèi)閣會議上, 田中首相表示“中日邦交正?;臅r機已經(jīng)成熟”。 7月9日, 周恩來總理便作出了積極回應(yīng), 并指示有關(guān)部門“必須抓住大好時機促成首相訪華, 實現(xiàn)中日邦交正常化”。
7月10日,上海芭蕾舞團訪問日本,14日晚在東京日比谷的日生劇場進行首場演出, 謝幕時劇場里打出了“中日兩國人民友好萬歲”的橫幅, 掌聲持續(xù)了很長時間。上海舞劇團日本之行由松山芭蕾舞專人全程陪同,在東京、神戶、大阪、名古屋、京都等地演出了《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芭蕾舞劇。8月14日晚, 上海芭蕾舞團在東京新大谷飯店舉行告別酒會, 扮演喜兒的茅惠芳和森下洋子熱烈擁抱, 成了在場記者的追逐目標。
同年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應(yīng)周恩來邀請訪華,9月29日,中日發(fā)表聲明,中日邦交恢復(fù)正常。
1973年1月10日,松山芭蕾舞團一行中國向中國國家芭蕾舞團學(xué)習《紅色娘子軍》。一周內(nèi)學(xué)會了所有動作。不久,兩個芭蕾舞團在天橋劇場聯(lián)合匯報演出,主角幾乎全部由松山芭蕾舞團演員擔任。
1977年11月,松山芭蕾舞團組成小型“友好訪華團”,在北京和上海演出《天鵝湖》。這是“文革”以后第一次上演古典芭蕾舞。時任副總理的李先念發(fā)出邀請:“下次請帶領(lǐng)全體團員一起來。”
1978年,松山芭蕾舞團訪華,帶來的劇目就是《天鵝湖》。在人民大會堂的招待會上,中日“白毛女”再度重逢,只不過這次赴約的不是周恩來,而是鄧穎超。她說:“恩來走了,我來代替他?!?/p>
1978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天鵝湖》訪華演出時的節(jié)目單封面
這里列出的只是截至1978年的一個很不完整的清單。是的,中日民間交流起步時,松山芭蕾舞團來了;中日邦交正常前夕,松山芭蕾舞團來了。不夸張地說,一部松山版《白毛女》的歷史就是中日邦交良性發(fā)展的歷史。中國造出原子彈,進入聯(lián)合國,松山芭蕾舞團來了;中國有了新編京劇《白毛女》,跳出革命舞劇《白毛女》,松山芭蕾舞團來了。不夸張地說,一部舞蹈交流史見證的是新中國眾多歷史和文化事件。
不難看出,其中貫穿始終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周恩來?!?/p>
必須傳承這個中國故事,他們來續(xù)寫歷史
從很多個喜兒的苦難中,誕生了人類的歷史。又從很多個喜兒的夢想中,誕生了人類的后代。
——森下洋子
松山芭蕾舞團的練功房后方“昔日之恩,無以為報”八個大字格外醒目。除此之外,還懸掛著周恩來和鄧穎超青年時的照片。原來,森下洋子于1971年訪華時第一次見到周總理,那時她剛繼松山樹子接任“白毛女”??偫矶谒煌巴诰恕?。森下洋子把這句話掛在了墻上,也記在了心里。
總理和“白毛女”的故事真正開始于1955年的國慶晚宴,那時正值宴會高潮,總理突然說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宣布,搞得氣氛變得有些緊張。此時,總理笑盈盈地領(lǐng)著兩位美麗的中國女性走到松山樹子面前:“朋友們,這里有三位白毛女?!笨偫韺⒀莞鑴 栋酌返耐趵ズ脱蓦娪啊栋酌返奶锶A介紹給了松山樹子,也將演芭蕾《白毛女》的松山樹子介紹給了中國。從此,總理締結(jié)了《白毛女》的跨國姻緣,也締結(jié)了中日藝術(shù)交流的深厚友誼。
1955年,周總理和三位“白毛女”(從左到右:王昆、松下樹子、田華)
藝術(shù)的語言超越國界,不落言荃。臺上的舞者哪怕語言不通,也能通過肢體的情緒感染觀眾;而臺下的觀眾則發(fā)現(xiàn),原來臺上的日本人長得和自己那么像。這么多年來,松山芭蕾舞團每次來華演出,周總理都要前來觀演。1971年,總理送了舞團一整套《白毛女》的服裝道具。沒想到7年之后再次來訪時,替代周總理赴約的則是他的夫人鄧穎超了。
1978年,鄧穎超和四位“白毛女”(從左到右:王昆、松山樹子、鄧穎超、森下洋子、田華)
46年之后的今天,舞團再次來訪,68歲的森下洋子說她希望能穿著這套總理送的舞服,跳滿全場。這名以舞蹈為生命的藝術(shù)家,或許就是要以這種生命的方式,來報答總理的“昔日之恩”吧!然而,松山芭蕾舞團更清楚,總理締結(jié)中日藝術(shù)的友誼,締結(jié)的也是兩國人民的友誼。
68歲的森下洋子和青年演員們一起排練《白毛女》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彼缮桨爬傥鑸F很小,如果在“國之交”前經(jīng)常無能為力,卻可以在“民相親”上始終竭盡全力。1975年,著名音樂人、導(dǎo)演尹建平隨北京藝術(shù)團在日本演出時還只是個19歲的孩子。他回憶,那時清水正夫每天都會不厭其煩地問大家飲料好喝嗎、飯菜可口嗎、睡得習慣嗎、氣溫適應(yīng)嗎。尹建平在大阪突發(fā)胃炎,清水正夫就一手拿胃藥一手端熱水站在舞臺下場口,等他下來,立即給他敷上。
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也回憶到,清水正夫聽說上芭要排《胡桃夾子》,就自己帶著人馬跑到上海,向舞團無私分享了松山版的《胡桃夾子》。還有一次,她聯(lián)系已經(jīng)退休的清水正夫,希望能幫忙采購一些舞蹈裝備。清水正夫說,麗麗的事,那當然一定要送。搞得繼任他的清水哲太郎開玩笑說:“爸爸請客我付賬啊。”
學(xué)習建筑出身的清水正夫在1985年的回憶錄序言中寫道:
要在揚子江上架橋,這是中國人民長達兩千年的愿望……我雖然學(xué)的是河流、港灣、道路、建筑等專業(yè),設(shè)計過一些小型橋梁,并且在這個領(lǐng)域里做了一些工作,但我已打定主意今后將圍繞著文化交流這一中 心課題,用芭蕾舞這門在日本新興起的藝術(shù),為在日中兩國間架起一座哪怕是一座小小的橋梁而獻出自己的一生……我堅信芭蕾舞《白毛女》也會成為連接日中兩國交流的橋梁。
如今,松山芭蕾舞團和她的《白毛女》確實如清水正夫所愿,已經(jīng)成為了中日友好的象征。1984年松山芭蕾舞團訪華公演,李先念同志在北京天橋劇場觀看演出并接見演員。1986年,鄧小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松山芭蕾舞團團長清水正夫并合影留念。1992年,江澤民同志、李瑞環(huán)同志親臨現(xiàn)場觀看松山芭蕾舞團演出,并與老、少清水夫婦以及全體演員合影留念。2008年5月,胡錦濤同志在日本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參觀了松山芭蕾舞團,看望日本友人清水正夫一家,并與清水全家以及舞團部分演職人員合影。2009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日本進行訪問,出席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揭牌儀式,與松山芭蕾舞團團員合影留念。
2017年5月16日至24日,松山芭蕾舞團將帶著全新的《白毛女》,開啟其第15次訪華演出。問起新編芭蕾舞劇“新”在哪里?劇透說,新版編舞不僅有一個“喜兒”,而是有很多個“喜兒”。
新版《白毛女》編舞不僅有一個“喜兒”獨舞,還有很多個“喜兒”群舞
若問為何要這樣構(gòu)思,森下洋子的一段話或許可以作為回應(yīng):
從很多個喜兒的苦難中,誕生了人類的歷史;又從很多個喜兒的夢想中,誕生了人類的后代……喜兒教會我勇敢、堅強、樂觀,永不放棄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