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陳美蘭以俊美的扮相、柔美的唱腔、細膩生動的表演深深打動著觀眾的心,生活中的陳美蘭以謙遜、寬厚、純樸、善良的品行感動著同事和戲迷。
陳美蘭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部隊大院嚴肅的氛圍和正統(tǒng)的家庭教育使她從小養(yǎng)成了正直善良、質樸寬厚、規(guī)矩誠信、勤奮踏實的性格品質!坝^眾是我的上帝,我絕不能令觀眾失望!”這是陳美蘭常說的一句話。作為演員,她心中裝的只有觀眾,只要是觀眾需要即使再苦再累、流血流汗她也在所不辭。一次下鄉(xiāng)演出中,陳美蘭眼角不慎被道具扎傷,頓時鮮血順著面頰流下來,觀眾都以為她會馬上停演療傷,但她卻憑著經(jīng)驗和毅力堅持著將這段戲演完。當做完動作給出最后一個亮相時,觀眾席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換場間隙做了簡單的傷口處理后,她又披掛上陣,完成了整本戲的演出。還有一次,在農(nóng)村演出時她不慎左腳韌帶撕裂,醫(yī)生告誡她必須臥床休息。但為了滿足觀眾的強烈要求,陳美蘭艱難地拄著拐杖來到了演出場地并由她的丈夫背上了舞臺。當看到綁著石膏的陳美蘭出現(xiàn)時,觀眾們又是感動又是心痛。
作為老師,她對青年演員的培養(yǎng)可謂是不遺余力、嘔心瀝血。在學生心目中她是位嚴師也是位慈母。數(shù)九寒天,她跪在水泥地上講解動作要領;炎炎盛夏,她在沒有空調(diào)的教學樓里示范帶唱,她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學生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偷懶。教學工作非常辛苦,她常常累得哮喘病發(fā)作,但打完點滴后她又精神抖擻地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生活中她對學生噓寒問暖,誰有頭疼腦熱,她幫著聯(lián)系醫(yī)生,比學生父母還操心。在她的關心培養(yǎng)下,浙江婺劇團的青年人才儲備節(jié)節(jié)攀升。在2010年浙江省第十一屆戲劇節(jié)中,由陳美蘭策劃并執(zhí)導、全部由青年演員擔綱的青春版《穆桂英》一舉奪魁,有7位青年演員奪得了表演最高獎和優(yōu)秀表演獎。
作為著名的婺劇表演藝術家和公眾人物,雖然公務繁忙,但陳美蘭依然隨團送戲下鄉(xiāng),帶著鋪蓋卷與演員同睡地鋪,帶著碗筷與大家同吃大鍋飯,一年演出200多場,把戲送到田間地頭、送到山鄉(xiāng)林場。她待人誠懇、平易隨和,同事們找她幫忙,她總是熱情相助,盡其所能幫助職工解決子女入學、就業(yè)、求醫(yī)問藥等方面的困難;職工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她傾囊相助,職工評職稱,她積極指導奔走;逢年過節(jié),她走訪慰問老同志;她樂善好施,帶頭為慈善基金、為關愛基金捐款……團里許多人都得到過她熱情的幫助。
所謂三分天賦七分勤奮,陳美蘭正是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攀登才一次次地到達了事業(yè)的頂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陳美蘭深知要想在藝術上有所收獲只有勤學苦練一條路,沒有捷徑可走。一年365天,她天天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清晨,當大多數(shù)人還沉浸在睡夢中時,她早早地起來練唱喊嗓子;晚上家人都熄燈休息了,她還在揣摩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為了學習他人之長,她經(jīng)常自費赴各地觀摩欣賞;為了練腿功,她在腿上綁了兩個沙袋,走到哪里練到哪里。
陳美蘭博采眾長、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她的表演精湛細膩、扮相俊美瀟灑、身段干凈利落、雍容大氣,唱腔圓潤清亮、優(yōu)雅甜美;她塑造的角色內(nèi)心豐富、個性鮮明、感人至深。30年來她塑造了一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英姿勃發(fā)的巾幗英雄穆桂英,善良悲苦的洪蘇秀,文武雙全的十三妹,思凡心動、嬌羞扭捏的小尼姑,嫉惡如仇、鋒芒畢露的小青,一人兼演仁慈厚道的啞巴父親和天真活潑的癱女李美娘,在《昆侖女》中飾演剛柔相濟、大氣俏美的雙陽公主,在新編大型婺劇《夢斷婺江》中扮演柳彥卿……她兩次獲得“梅花獎”(二度梅),已然是婺劇新一代的領軍人物。榮耀集于一身,光環(huán)絢麗奪目,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和贊美陳美蘭總是以平常心對待。她認為自己始終是個普通演員,藝無止境,只有在藝術上不斷進取,不斷在舞臺上塑造出人們愛看的藝術形象才是自己的本分,也才對得起喜愛自己的觀眾。無論地位如何變換,她始終認為“戲比天大”,她把演出質量看得比生命還重。每次演出,從化妝、臺步、動作、唱腔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都嚴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她要求自己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在戲曲舞臺上創(chuàng)造出更多光彩奪目、個性鮮明的戲劇人物奉獻給觀眾、奉獻給基層百姓。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獻身婺劇展人生,衣帶漸寬終不悔。幾十年來,陳美蘭以她的執(zhí)著、她的勤奮、她的善良、她的寬厚不僅將舞臺上的人生演繹得有聲有色,在人生的舞臺上同樣演繹出一份精彩。
(編輯:李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