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龍”字為獸首蛇身之狀,頭頂著一個表示刀狀器的“辛”字符號(引之康殷著《文字源流淺說》)。
甲骨文“龍”字有形有聲,既形象又高度概括。其一,獸以猙獰威猛著稱,尤其長有獠牙巨齒的猛獸;層狀閃電照亮云團時呈面狀,與獸的面部相似,圖中的獸首尤其著力刻畫出牙齒,給人以蒼天發(fā)怒的震撼力。其二,蛇的身體呈條形;條形閃電也呈條形。其三,蛇行走宛轉(zhuǎn)曲折;條形閃電同樣宛轉(zhuǎn)曲折。其四,蛇隱蔽在陰暗的地方,現(xiàn)身突然;條形閃電隱身陰暗濃密的云層之中,現(xiàn)身更加突然。其五,蛇多劇毒,一擊便會致人死命,非??植?,許多人甚至天生怕蛇;條形閃 電同樣極具威懾力量,甲骨文中用獸和蛇來形容龍,表示它是一種令人恐怖、令人敬畏的神秘力量。 在甲骨文中,“辛”字符號表示“被驅(qū)使”之意。甲骨文“龍”字表示這是一種被驅(qū)使的力量,驅(qū)使它的是天,是古人心目中最高神靈。有意思的是,在遠神話傳說中,龍確實被人驅(qū)使,如幫助大禹治水的應(yīng)龍。天驅(qū)使龍干什么呢,自然就是古人所渴望的“興云布雨”。
所以,甲骨文“龍”字表示這樣一個概念:其一,它供天驅(qū)使;其二,它的聲音是隆隆之聲;其三,它的形象是閃電,頭像獸類,身軀像蛇,隱身在云團之中;其四,它的工具是云團;其五,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播灑雨水。古人如此刻畫龍,意味著人們既懼怕它,又離不開它,對它敬畏有加。
篆文龍字左為“辛肉”,右為“鱗蟲蟠曲之形”?!靶痢敝浮巴?quán)”?!叭狻敝浮皩嶓w”。“辛”與“肉”聯(lián)合起來表示“威權(quán)實體”?!绑辞敝浮癝”形,即指蛇身左彎右曲的扭擺游移動作?!癝“形體上附著有等距排列的短劃,用于抽象地表示“鱗片肢爪”。
楷書繁體龍字左為“立肉”,右為折角的“S”形,或看作大致的“弓”形。“立”為“辛”省,與“帝”字頭同源,表“威權(quán)”之義。右邊的弓形表示“形體蟠曲”,上為頭,下為尾,中有等距排列的橫道,象征性地表示“鱗片肢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