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蘑菇,扔火球,救公主:三件事,八竿子打不著,風馬牛不相及,卻被一個大鼻子水管工巧妙地串聯(lián)在了一起,變成一款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電子游戲——《超級馬里奧》。如今,這位頭戴紅帽的意大利大叔,早已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的腕兒,依仗超群的運動神經(jīng)與勇氣,向強大的敵人發(fā)起攻擊,是玩家們心中的大英雄?!八偸悄媚X袋頂墻,不疼啊!”當時“觀戰(zhàn)”的母親看我打游戲總是發(fā)出這樣感嘆。在她眼中,這位外國友人長相酷似春晚上的趙本山——標志性的破布帽+標志性的蒜頭鼻,不一樣的是人家的絕活兒——爐火純青的鐵頭功。
1990年在美國進行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對馬里奧的認知度甚至超過了本土的明星米老鼠。馬里奧的誕生之父、日本游戲制作大師宮本茂這樣闡述他當時的設計理念,就是“像記號一般讓人一目了然的外貌和容易表現(xiàn)動作的配色”。想一想,趙本山的“火”和馬里奧的“火”其實異曲同工。
吃蘑菇變大個,扔火球揍怪獸,救公主當英雄——我們的孩童夢。就這樣,伴隨歡快的音符,操控著“跳跳人”,在充滿韻律地左蹦右蹦間,也一點一點實現(xiàn)了。
一款游戲幫我們實現(xiàn)一款夢想,這就是電子游戲的魅力所在。從最初的雅達利、紅白機到現(xiàn)在的個人電腦、psp、ipad,幾十年間,電子游戲迅速占領了地球的各個角落,成為人們業(yè)余休閑必不可少的娛樂方式。
回首最初的感動,人們悟出這樣的定義:一種事物,當它具有豐富而獨特的表現(xiàn)力時,當它能給人們帶來由衷的歡愉時,當它表現(xiàn)為許許多多鮮明生動的形象時,它就是一種藝術。電子游戲已經(jīng)成為一門藝術,繼繪畫、雕刻、建筑、音樂、詩歌(文學)、舞蹈、戲劇、電影(影視藝術)之后人類歷史上的第九藝術。
“孩子最喜愛、最熱心的事情是他的玩耍或游戲。難道我們不能說,在游戲時每一個孩子的舉止都像個創(chuàng)作家?因為在游戲時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屬于他自己的世界,或者說,他用一種新的方法重新安排他那個世界的事物,來使自己得到滿足。如果認為他對待他那個世界的態(tài)度并不認真,那就錯了;相反地,他做游戲時非常認真,他在游戲上面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創(chuàng)作家所做的,就像游戲中的孩子一樣。他以非常認真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懷著很大的熱情——來創(chuàng)造一個幻想的世界,同時又明顯地把它與現(xiàn)實世界分割開來?!?/p>
這段話摘自弗洛伊德老爺爺?shù)拿秳?chuàng)作家與白日夢》,話雖拗口,但講出的道理卻相當給力,這也算是給依舊癡迷于各種電子游戲的“孩子”們,送來一個古老的理論依據(jù)。同樣,魯迅先生也很支持我們打游戲,他曾說過:“非有天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無大藝術的產(chǎn)生!”
“做你從未做過的事!”這是美國游戲公司暴雪娛樂(Blizzard Entertainment)所制作的一款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在中國運行推廣時所用的宣傳語。是啊,夢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我們試圖通過游戲來彌補。當你面前擺放著一盞阿拉丁神燈時,請擦亮它,勇敢地說出你的夢。
我想成為賢臣明君,運籌帷幄一統(tǒng)天下,好,有《三國志》這樣的戰(zhàn)爭策略游戲助你實現(xiàn);我想成為風流俠客,依劍江湖兒女情長,好,有《仙劍奇?zhèn)b傳》這樣的角色扮演游戲幫你完成……還記得1997年那個歲末,導演馮小剛扛起著首部賀歲影片大旗,《甲方乙方》讓觀眾們體驗了什么是“好夢一日游”。扮二戰(zhàn)將軍,娶富豪美女,住夢寐新房等等,影片在現(xiàn)實和虛構之間自由切換,至今想起仍五味雜陳。我們大呼過癮,但可曾想到,其實游戲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亦是如此。馮導,你也應該試著出品一款啊。
一款游戲一款夢。
最后,還是用中國游戲界最著名的幾句格言收尾: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宜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