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會:憨厚若拙之書與憨厚若拙之人
在2010年于炎黃藝術(shù)館舉辦的“全國中青年書法二十家”展覽上,參展的當代中國書壇中青年才俊之力作奇趣異彩、技巧炫目,看來讓人如游奇峰險嶺,轉(zhuǎn)到一位書家平實拙樸、素面朝天的漢隸面前,突然有種一馬平川、步履沉穩(wěn)有力的感覺,或是欣賞現(xiàn)代搖滾樂后突然入耳一首古典民樂,感官與心靈都開始安靜、開始浸入一種澄明天地。記者留心看展簽,書家是張建會。找到張建會相聊,其憨樸醇厚、親切隨和一樣讓人感覺安靜、平等、踏實,而又大智若愚。一年多時間中,記者數(shù)度與張建會先生相逢,漸漸了解了他那被天津文聯(lián)黨組書記孫福海形容為“豁得出去”的書法人生。
張建會書藝為書壇畫壇所識所賞甚早,1987年,當代書畫大家孫其峰先生看到當時才27歲的張建會的作品,就十分贊賞,邀他去串門,從此,一老一少成為忘年交。張建會也數(shù)次作為唯一受邀書法家參加孫老的書畫研討會。1987年,便以高質(zhì)量的作品入選全國書法展。轉(zhuǎn)年28歲,成為中國書協(xié)會員。1990年入選首屆全國中青年書法展,從1992至1998年,他連續(xù)7年入選全國性大展。
1995年,張建會書作入選六屆國展,還成為當年天津市唯一的獲獎?wù)??!稌▓蟆房l(fā)時任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劉藝先生評價六屆書展的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隸書作品字形較大的居多,顯現(xiàn)出隸書大字的氣勢可觀,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首次獲全國獎的天津張建會的隸書四字聯(lián),其厚重的筆觸和方整的造型,算得上是相當壯觀的一件。”六屆書展獲獎?wù)?5人,劉藝在文章中惟獨表揚張建會的作品,可見其隸書風格之矚目。
張建會書如其人,大智若愚,憨厚若拙,其作品沒有流行色也不沾染時風,沉著樸茂,態(tài)度有致,以自己的體悟塑造著作品的形象。20多年來,他暢游墨跡之海,《史晨前后碑》《禮器》《三頌?zāi)ρ隆贰夺愿哽`廟》《書譜》是他用功最勤的幾部法帖。對倪元璐、王鐸、董其昌等明清書家也投入較大精力認真研習,苦學傳統(tǒng)但決非泥古不化,善學者師心不師跡。其隸書不在形式上做太大的變化,不裝飾,也不在字的空間構(gòu)成上有過多的圖謀追求夸張變形,用筆上平實,沒有夸飾和小技巧,就那么本色清真地一路寫來如敢于素面朝天的美少婦。這種書風背后是張建會對隸書深刻的認識,他認為隸書技法看似簡單,實則在用筆上最難把握,需要潛下心來細細揣摹,深入錘煉。它不只是筆法技巧的問題,更強調(diào)精神層面的筆墨意韻及金石氣息。這就需要一定量的積淀,在反復參悟體味中尋找浸透于兩漢刻石中的內(nèi)蘊和風骨。這些理念支撐著他的作品,讓今人看到了兩漢精神在當代的延續(xù)以及延續(xù)中美麗的變異。
隸書的靈魂在于博大沉雄和質(zhì)樸凝重,張建會的隸書秉承這一靈魂,拒絕追風潮,更不以炫目的技巧、趣味惑人。不華麗,不妖冶,無野氣、匠氣、俗氣、脂粉氣,不會令人激動地大呼大叫,卻硬朗沉著,講求實質(zhì),平實里見風骨,表理出大氣、文氣、逸氣、雄渾之氣??此淖髌窌钊藶橹怀?,肅然中有了靜穆。他的作品中很難讓人尋到技巧,技巧全在了沒有技巧之中。他不是以水流的形狀顯示水的急緩大小,而是水在翻騰奔涌中體證河床的曲折高下。這樣的作品看似無趣,實則得了大趣:空間在無意間開合著,部位在無意間挪讓著,體量在無意間大小著,墨色在無意間枯漲著,字的重心在無意間斜正著,字與字在無意間參差著……看他的作品不會讓人有突兀之獲,卻會讓人思索想象,在思想中尋覓建會對隸書本質(zhì)的認識和理解。馮驥才先生在《天津八家書法作品集》序言中評價張建會作品:“張建會每個字幾乎都是用錘子鍛造而成的,他力求字字都意味濃烈與底蘊深厚,哪怕一畫一點也要把全部生命的重量壓進去,這就使他的面目一望而知?!?/p>
當然,張建會不僅長于隸書,行草也非常精彩,深得明清兩代書家的筆意精髓?;蚩v橫開闔,或流利灑脫,或骨健婀娜,或閑適清逸,挾風帶雨,氣象萬千。深有“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舒暢之感。顯示了他對傳統(tǒng)寢息有素和揮灑之間把握的精確。
無論隸書還是草書,張建會都用長鋒羊毫書寫。這本來是很難掌握的,他卻能操縱自如。看他揮毫舞墨是—種享受,一定筆左沖右突,橫掃千軍。筆下的線條像虬龍攪海一般有力,同時,又顯得從容不迫,大度和諧。透露出音樂的節(jié)奏和詩的韻律感,昂揚著神采俊發(fā)、黃鐘大呂的時代精神。正是這種造詣讓張建會藝冠津門,成為天津市在全國各類書法展覽中入選、獲獎最多的中青年書法家。
書法很講字外功。張建會的字所以寫得好,重要的一條是他好讀書,注意知識的積累和品德的修養(yǎng)。他是名副其實的愛書人。他家可以沒有高檔的家具,但不能沒有漂亮的書櫥。琳琳瑯瑯的書籍擠滿了書櫥,然后又侵占了案幾、沙發(fā)、寢室。隨手翻翻,那里什么都有:書法、篆刻、繪畫、文學、史料……他通過讀書拓展了藝術(shù)視野,豐富了審美情感,這對提高書法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孫福海這樣形容張建會,他“是一位典型的在學本事時豁得出去,在實踐人生價值中豁得出去,在情和義上也能豁得出去的天津漢子?!?/p>
張建會認真寫字,認真讀書,認真工作,更注意認真做人。
他工作認真負責,待人熱情誠懇,對公益事業(yè)總是走在前面,有很強的奉獻精神。1998年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評為“德藝雙馨”會員。在天津乃至中國書壇,他成了榜樣。在書法領(lǐng)域,張建會不僅是個榜樣,還是—個毫不保守的號召、鼓動、指導年輕人追求、研究書法藝術(shù)的帶動者。
2005年之前,張建會在天津市公安局工作,系統(tǒng)內(nèi)的不少人都得到過他的指導和幫助。在他的帶動和培養(yǎng)下,天津公安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一大批書法骨干,在很大程度上活躍了公安文化氛圍。張建會是局級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曾三次受到天津市公安局嘉獎。他不僅在以一個優(yōu)秀書法家的標準要求著自己,也在以一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要求著自己。
張建會還曾任天津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他的身邊,團結(jié)著天津市青年書法界大批的佼佼者。在書協(xié)的每次展評會上,不少書家和書法愛好者都樂于向他求教。他總是誨人不倦,仔細觀看,精心講評,在藝術(shù)上毫無保留。他在天津書協(xié)舉辦的隸書學習班上,更是理論聯(lián)系實踐,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深受學員喜愛。而在業(yè)余,對于書法愛好者的趨前求教,他也同樣認真負責,耐心講解。在天津市內(nèi)直至四郊五縣,不少求教者都保留著他認真講解筆畫、字型、章法時寫下的草稿。
在如下的很多鏡頭中,都能看到張建會忙忙碌碌的身影:
在天津重大文藝活動中,任勞任怨地做事務(wù)、服務(wù)性工作。比如發(fā)著高燒為第一屆中國書法節(jié)赴京報批作品集樣書;放棄自己的職稱英語考試、職稱評審,參與第二屆中國書法節(jié)籌備工作……
在各種公益事業(yè)活動中始終走在前面。比如帶病為’98抗洪賑災(zāi)義賣,抗擊“非典”期間慰問醫(yī)護人員,捐贈作品達10件,比如汶川地震,助殘扶困,深入企業(yè)、農(nóng)村慰問,每年春節(jié)的“送書法進萬家”,下鄉(xiāng)送春聯(lián)、寫福字,捐助經(jīng)濟困難書法家治病住院,資助甘肅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他都能豁得出時間。而且絕不捐應(yīng)酬之作,豁得出自己精心創(chuàng)作的最得意的作品。在中國書法家
進萬家活動中,張建會積極參加中國書協(xié)組織的到山東章丘、萊陽,貴州畢節(jié),江蘇淮安,河南固始書法進萬家活動。張建會作為天津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持工作負責人,積極組織廣大書法家深入部隊、學校、企業(yè)、社區(qū)開展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中國書法家進萬家活動,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授予“中國書法家進萬家先進工作者”稱號。張建會調(diào)入天津書法家協(xié)會并主持日常工作以來,寫字的時間比原先更少了。尤其是近幾年,他高標準地培育書法隊伍,費盡心力。他的足跡遍布塘沽、漢沽、大港、東麗、北辰、寶坻、武清、靜海及市內(nèi)六區(qū),立志為津門書法大發(fā)展大繁榮作出自已的貢獻。
張建會經(jīng)常說到“為人處事不僅要體現(xiàn)在自已的本事上,還要在踐行社會價值上甘于奉獻?!?/p>
?。ㄗ髡邽椤吨袊囆g(shù)報》記者)
張建會
男,漢族,1960年4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市文聯(lián)副秘書長、書法家協(xié)會常務(wù)副主席,一級美術(shù)師。
書法作品入選第三屆全國書法作品展、首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中國美術(shù)館第二屆全國書法名家提名展、文化部“中日書法交流大展”等全國性書法展覽。曾獲第六屆全國書法作品展覽全國獎、第二屆和第三屆全國正書大展金獎、第四屆全國楹聯(lián)書法大展金獎、天津市首屆青年書法比賽一等獎、首屆全國書法“翁同龢書法獎”等。
熱心公益事業(yè),積極參加社會捐助和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中國書法進萬家行動計劃”等活動。被評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首屆全國德藝雙馨會員,天津市宣傳文化系統(tǒng)“五個一批”人才等。
(編輯:歐陽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