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憲
國內(nèi)二十年拍賣風(fēng)云,有位先生獨領(lǐng)風(fēng)騷,他就是收藏界大名鼎鼎的“羅伯特張”——張宗憲,因為每次拍賣會上他總舉1號牌,人送雅號“1號先生”。
穿花襯衫,坐第一排,舉1號牌,愛買1號拍品。在國內(nèi)短短二十年的拍賣歷史中,來自香港的收藏鑒賞大家張宗憲總是那么引人注目,人稱“1號先生”。
第一次見張先生,是二十多年前在香港朵云軒與永成公司合作的拍賣會上。他穿了一件花襯衫,一落席即談笑風(fēng)生,成為全場焦點。那次他買了不少東西。
不久,上海朵云軒舉行首場拍賣會,我給他寄去目錄。張先生對我們很支持,他不僅答應(yīng)自己來捧場,還拿去許多目錄,派發(fā)給自己的朋友。那次首拍,我們最終邀請到了包括張宗憲、羅仲榮、許祥杰、楊啟霖、王仲芳等在內(nèi)的一批知名大買家來捧場。
拍賣會設(shè)在靜安希爾頓飯店。張先生身著橘色西服,手拿1號競投牌,坐在會場第一排。他的左右各坐著陳逸飛先生和榮寶齋的米景揚先生,他的身后則是后來擔(dān)任嘉德拍賣總裁的王雁南和華辰拍賣總裁甘學(xué)軍。
第一件拍品是豐子愷的《一輪紅日東方涌》,起拍價1.8萬元人民幣。拼搶很激烈,一來一回,搶了幾十手。我在臺上看到張先生始終淡定沉穩(wěn),直到最后階段才舉牌,以12.8萬元的高價將畫收入囊中,鑒定大師謝稚柳先生為他敲響第一槌。
那一天,張先生買了250多萬元的拍品。那次拍賣總成交價830萬元,張大千、任伯年兩件作品過百萬元,成交率74.5%,業(yè)績比當(dāng)時的佳士得、蘇富比還要好。
那次拍賣會之后,“羅伯張”的1號牌出了名。在1994年3月27日的嘉德首場拍賣會上,他還是舉1號牌,將第一件拍品吳熙曾的《漁樂圖》從7000元底價一口叫到1.8萬元,最后以8.8萬元將其拍得。1994年9月,他又在北京瀚海的首拍上手持1號牌,一口氣買了1600萬元的藏品,占總成交額的50%。1995年,他的祖籍地蘇州第一次舉辦拍賣會,他依然舉1號牌。1號牌已經(jīng)成了張宗憲的符號,也給市場以積極的信號。
論財力,張先生不算最雄厚的;論專業(yè),他純屬自學(xué),但他實在是收藏界的傳奇人物。早年,他經(jīng)營珠寶,又轉(zhuǎn)而收藏瓷器。他的藏瓷在1999年和2000年分兩次在香港佳士得拍賣,幾乎全部以高價賣出,成交上億元,為市場帶來了生氣。其中的“雍正青花五蝠桃紋橄欖瓶”以1104.5萬港元成交,創(chuàng)下當(dāng)時清代青花瓷的最高價。
之后,他轉(zhuǎn)而收藏近代書畫,我正是在這期間認識他的。每次我們舉辦拍賣會,他都向我們要10余冊目錄。后來我才知道這正是他的精明之處。他把目錄分送給各地的優(yōu)秀鑒定家,請他們推薦精品,自己則專注于收集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林風(fēng)眠等18位二十世紀代表畫家的作品。數(shù)年間,他收集了數(shù)百幅書畫精品,蘇富比為他出版了兩本畫冊。
他在很多城市舉辦畫展,其中上海的展出設(shè)在錦江小禮堂。我聞訊去參觀,藏畫質(zhì)高量富,真是名不虛傳。
張先生的收藏理念是“看得見、買得到、捂得起、賣得掉”。他一個階段專注于收藏一個系列,有了階段性成果之后再轉(zhuǎn)向下一個系列,不使自己無所追求。
隨著他的畫作陸續(xù)在蘇富比以高價賣出,他又開始了下一個“戰(zhàn)役”:滿世界收了100多件宮廷御制掐絲琺瑯彩,在故宮專家的協(xié)助下出版了精美藏品集,并于2007年12月在蘇州博物館舉辦了藏品展。張先生又于2012年春天在蘇州博物館舉辦了鼻煙壺收藏展。400余件展品,多姿多彩,雅俗共賞。開展那天,上海收藏家代表團50余人前去祝賀,見張先生在人群之中應(yīng)付自如,真乃收藏界的“常青樹”。
今年過年時,我又去位于蘇州金雞湖畔的張府新居給先生拜年,我夸他的房子好,一定價格不菲,張先生卻說“不貴”?!拔疫@套房子,以前要是買的話可能要用100張畫來換,現(xiàn)在只花掉了我半張畫?!痹瓉?,他曾花16萬港元從朵云軒買走齊白石的《雙鴨圖》,買蘇州的房子時,他以1500萬元的價格出手了這張畫。傳奇:第一個出現(xiàn)在國際拍賣會上的中國人張宗憲,1929年生于上海。祖父張揖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親張仲英是民國時期上海有名的古董商。
年少時的張宗憲出沒十里洋場,敗光部分家產(chǎn),20歲時不得不只身闖蕩香港,經(jīng)營服裝生意。1951年開設(shè)古董店,店名“永元行”,但經(jīng)營慘淡。幸運的是,有位北方來的梁三爺對他頗為賞識,借給他十兩金子。孤注一擲的張宗憲,立刻與當(dāng)時在上海外貿(mào)工藝品公司工作的父親接上線,匯去3000港元,讓父親發(fā)來一批舊工藝品。這批貨很快就賣了出去,成為張宗憲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
1968年,張宗憲參加倫敦的一場拍賣會,成為第一個出現(xiàn)在國際拍賣會上的中國人。從此,他穿梭于倫敦、紐約、東京、巴黎與香港之間,上世紀90年代以后又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因為人生有許多時間都是在飛機上度過的,所以自稱“云海閣主”。
張宗憲沒有正經(jīng)上過學(xué),他能成為收藏鑒賞大家,就在于“多聽、多問、多買”。(文/祝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