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界名家懷念紅線女:永遠的“南國紅豆”
中國文聯(lián)發(fā)唁電悼念紅線女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原名鄺健廉)因突發(fā)急性心肌梗塞,于2013年12月8日晚20點35分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12月9日,中國文聯(lián)向廣東省文聯(lián)發(fā)去唁電,對紅線女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對其家屬表示深切慰問。
唁電中說,紅線女同志是我國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文聯(lián)榮譽委員,是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紅線女同志一生致力于粵劇表演藝術的傳承發(fā)展,浸潤傳統(tǒng)、博采眾長,推陳出新、精益求精,開創(chuàng)了粵劇“紅腔”和“紅派”表演藝術,她塑造的藝術形象多姿多彩、深入人心,她演繹的名曲唱段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她組建劇團、創(chuàng)辦學校,扶掖后輩、培育新人,為粵劇振興辛勤耕耘、嘔心瀝血,對粵劇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弘揚我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作出了卓越貢獻。紅線女同志的逝世,是我國文藝界的重大損失,我們將永遠銘記紅線女同志崇高的精神品格和卓越的藝術成就。(記者 鄭榮?。?/p>
戲劇界名家懷念紅線女
“演出結束后聽到了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紅線女老師離開了我們。當時聽到很震驚也非常難過。 ”獲悉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去世的消息后,正在臺灣高雄市參加中國劇協(xié)梅花獎藝術團赴臺文化交流演出的中國劇協(xié)主席尚長榮深感悲痛。他說,前段時間紅線女老師參加活動,雖然已屆高齡,但精神很好,突然間離去,真是想不到。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尚長榮跟紅線女交往甚多。“紅線女老師對我特別關愛,我看她的戲,她看我的戲。當時上海京劇院有個‘上海京劇萬里行’活動,我就把這個構想寫信告訴紅線女老師,她很支持,說不僅要到廣州演出,更要介紹上海京劇院和我個人的藝術追求。最后兩站在廣州和深圳,我們有個藝術講座,就是紅線女老師親自主持的。 ”最讓尚長榮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屆“中華之聲”演出?!凹t線女老師要求第一個上節(jié)目,我們走臺的時候她第一個試音,第一個滿宮滿調地唱,大家非常感動和欽佩。 ”尚長榮說,她的這種敬業(yè)精神和作為藝術家的人格魅力,永遠值得大家學習。這樣一位可敬可親可愛的長者離開了,但她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紅線女老師將永遠活在億萬觀眾的心中,活在同行的心中。
中國劇協(xié)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回憶, 2009年10月,紅線女老師榮獲了首屆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他說: “老太太非常謙虛,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拿這個獎受之有愧,說‘我還沒有退休,我還要繼續(xù)發(fā)揮余熱’ 。 ”因為工作的原因,季國平多次跟紅線女有過交流。季國平介紹,紅線女一生執(zhí)著追求粵劇事業(yè),幾乎每次打交道,她都會表達對當下戲劇創(chuàng)作的兩個擔憂,一是沒有好本子,她希望中國劇協(xié)在劇本創(chuàng)作上給予推動,二是缺乏好演員,演員的培養(yǎng)很難,特別是面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種種誘惑,老藝術家要積極發(fā)揮傳幫帶作用,把自己表演藝術的真諦傳給學生。
新中國成立之初,紅線女曾一度轉行拍電影。“提起當年拍電影她就哈哈樂,其實當時她在香港還是很有影響的。她說我要是為了掙錢就不回來了,戲劇這個行當就是要耐得住清貧,需要奉獻精神。 ”季國平說,紅線女老師盡管已經(jīng)過了退休年齡,但只要身體允許,她依然堅持每天去辦公室。紅線女不僅關心傳承“紅腔”的學生,其他粵劇界的后生,比如已經(jīng)摘下“一度梅”的歐凱明,她也特別關心,積極向中國劇協(xié)推薦他沖擊“二度梅” 。有一年,由中國文聯(lián)主辦的“百花迎春”大聯(lián)歡有個廣東板塊,當時因為控制時間的考量,讓紅線女代表廣東唱四句粵劇,她最終沒有答應。 “老太太說要么不唱,要唱就唱一段,老太太寧可不露面,也不愿破壞粵劇藝術的完整性。 ”季國平說。
紅線女是廣東開平人,演過近百個粵劇,開創(chuàng)了獨樹一幟的“紅腔” ,其代表作《荔枝頌》 《珠江禮贊》 《昭君出塞》更被視為粵劇唱腔的經(jīng)典,曾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南國紅豆” 。20世紀80年代后,她組建紅豆劇團,負責培訓工作,開展改革試驗,積極培育人才,培養(yǎng)、造就了許多優(yōu)秀青年演員和藝術人才。以她的藝名命名的紅線女藝術中心,成為開展國內外藝術交流、學術探討和培訓粵劇人才的專門場所。在過去的20多年里,只要是對粵曲表現(xiàn)出喜愛的孩子,她都愿意傾囊以授。中國劇協(xié)顧問瞿弦和表示,她一生獻身中國戲曲事業(yè),是民族的驕子,藝人的楷模;她對藝術事業(y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永遠值得戲劇人學習。(記者 王新榮)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