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朋友憶吳官正:他真正關心文化人
原《星火》雜志編輯部記者、江西作家鄭伯權,在吳官正同志任武漢市市長時即關注和采訪過吳官正,以后保持著幾十年的交往。吳官正曾幾次親筆給鄭伯權回信,稱其為“伯權兄”,表現(xiàn)出對文化人的尊重。一講到與官正同志的交往,鄭伯權就十分感動,自稱為中南海高官的“江湖”朋友。6月7日,在江西南昌召開的《閑來筆潭》讀書交流會上,鄭伯權動情回憶了吳官正同志的二三往事:
包子的故事
在《閑來筆潭》一書中,吳官正同志有兩篇記述自己母親的文章,一篇叫《難忘那夜的秋雨》,一篇叫《清明憶母親》,令無數(shù)人感動。鄭伯權說,我在2012年《中國作家》雜志上,以“布雨”(“布衣”諧音)為筆名,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遠在江湖憶舊蹤》,其中有一個“包子的故事”,記述了官正同志小時候的一件往事:有一次,小官正和母親一起到縣城買菜,母親買了個剛出籠的肉包子給兒子小官正吃,可他怎么也舍不得吃,要讓給可憐的母親。母子就這樣推來讓去,走了二十里地,回到家來,這個包子還是原封不動……當我寫這段窮人家母慈子孝的故事時,已禁不住淚隨筆落,濕透了稿紙。古語云: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門。正是這種母慈子孝,鑄就了官正同志忠于信仰、忠于人民大眾的崇高品格。
“文脈乃國脈所系,這個脈不能斷”
“吳官正同志曾對我說,文脈乃國脈所系,這個脈不能斷。文脈斷了,中華民族就沒有了凝聚力,就會變成一盤散沙。”鄭伯權回憶說,“官正同志重文興教,在江西主政期間,組建了南昌大學,新建了圖書館和博物館,擴建了藝術劇院,特別是重修了滕王閣。”
鄭伯權還講了一段關于重修滕王閣的往事?!啊母铩唤Y束,重修滕王閣的呼聲很高,當時省委省政府順應民意,組織專家勘探選址,成立了重修滕王閣籌備處,立碑奠基;但因財政困難資金無處籌措,拖了幾年未正式動工。吳官正同志到江西當省長后,多方騰挪,不久便撥了數(shù)百萬啟動資金,滕王閣便很快竣工對外開放,重現(xiàn)了‘滕閣秋風’的秀美景色?,F(xiàn)在,滕王閣旅游門票收入一年亦達三千余萬?!彼f。
真正關心文化人
“吳官正同志對知識分子十分關心、十分尊重,舊時說的‘禮賢下士’用在黨的這位高官上一點也不為過?!编嵅畽嗾f,“有一年,南昌市舉辦滕王閣筆會,邀請了全國著名作家參加。吳省長得知后,立即前往江西賓館,想看望與會作家。其時與會代表還在從廬山回來的路上,吳省長堅持要在大廳恭候。會見后還陪同客人共進午餐,并不停向同桌的作家夾菜,盡顯君子之風。”
吳官正同志對財政經(jīng)費千方百計省錢,但在文化建設用錢方面,他從來沒有打過省的主意。鄭伯權回憶稱,《閑來筆潭》中曾寫到有一次他下基層,對一位伸手要錢的地方干部說:我是當省長的,省長就是要懂得怎么省錢,要不下來個出納不就是啦!有一年,他把政府辦公樓裝空調(diào)的錢省下來,用來支持建設南昌大學。
“還有一次,官正同志對我說:‘你們文聯(lián)有一位參加過胡耀邦陵園設計的藝術家曾向我提過,文聯(lián)要成立一個城市雕塑辦公室,想向省政府要點經(jīng)費;但談過有兩個月了,也不見打報告來。現(xiàn)在趁我手頭還有點省長基金,你回去向頭頭說,趕快打報告來。’結果,在報告上批了30萬。省文聯(lián)還想建個滕王閣文學社,定期聘請一些脫產(chǎn)作家。他知道后,還在北京開會就急著打電話給省里留守的一位副省長。會還沒開完,360萬元就到了文聯(lián)的賬上?!编嵅畽嗾f。(記者黃維)
(編輯:子木)
· | 吳官正新著《閑來筆潭》熱銷 被譽“布衣品格、平民風范” |
· | 吳官正著作《閑來筆潭》出版 |
· | 閑來筆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