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新作品《帶燈》:匯聚微光 照亮理想
CFP
大作家賈平凹至今還是用筆和紙寫作。他的老朋友,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文學評論家潘凱雄還清楚地記得,兩年前,賈平凹60多萬字的大作《古爐》完成之后,編輯提著兩個麻袋的手稿來找他看稿的情景。
又歷經(jīng)了一番在無數(shù)張稿紙上的深耕細作,凝聚賈平凹三年心血的36萬字新作《帶燈》,在新年伊始推出,隨即成為熱點。
潘凱雄是最早看完《帶燈》全本的首批讀者之一,“《帶燈》是賈平凹長篇小說里面難得的、少見的最貼近現(xiàn)實的一部,非常寫實,而且是非常近距離的寫實?!边@一點,讓他印象深刻。
小說女主人公的本名叫螢,后來改成“帶燈”,職務是櫻鎮(zhèn)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僅從這一職務就可看出,《帶燈》必定是一部高度關注中國基層現(xiàn)實生活的作品。中國鄉(xiāng)鎮(zhèn)的基層生活在某種意義上是中國社會的縮影,如此近距離地寫實,對已經(jīng)成名的作家而言,是很大的挑戰(zhàn)?!迸藙P雄對賈平凹選擇如此現(xiàn)實的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表示意外,也流露出敬意。
為什么會寫這種生活?“對一個作家來講,面對當下中國基層的現(xiàn)實生活,要真實地呈現(xiàn),真誠地表達?!辟Z平凹如此回應。
一直以來,賈平凹和社會基層鮮活的生活,從來就沒有割斷過聯(lián)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接地氣”。特別是在寫完《古爐》之后,他休息了一段時間,結交了不少朋友,跑了好多底層的地方,看到了一些問題,于是就想把所聽所看所思所想表達出來,于是有了《帶燈》。
“在目前的社會轉型階段,基層確實存在一些危機,人性中的很多東西也在集中爆發(fā),有許多值得人們關注的地方。身為一名寫了幾十年的作家,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個人經(jīng)歷給我的思想帶來很多傳統(tǒng)的東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有擔當、有責任?!弊骷液裰貥銓嵉那楦泻蜕顡礋崆械钠谕钊烁袆印!爸袊丝谶@么多,在當下社會轉型時期,重視基層的困境,關注基層的危機,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可以說是為人類進步提供一份經(jīng)驗?!?/p>
賈平凹說:“螢火蟲的光是微弱的,帶燈就是在黑夜中帶了一盞光線很微弱的燈。在當今社會,每個人如果都像螢火蟲一樣,一點點光亮匯聚起來,就可以照亮好多人?!毙≌f的主人公“帶燈”最后雖以悲劇告終,然而,正視和思考一些問題,也可能就是發(fā)生改變的開始。
關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革,以及在此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近年來已經(jīng)引發(fā)了許多學者和專家的高度關注,成為學術界、文化界關注的焦點。這一次,賈平凹是用小說的形式向人們傳遞一名作家的思考。這份沉甸甸的思考彌足珍貴。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管士光如此評價:“中國轉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莫過于農民問題,向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發(fā)展轉型過程中,農民的生活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賈平凹關注的正是這群在變革中深受重視的農民,他們的人數(shù)超過中國總人數(shù)一半還要多。賈平凹一直扎根于他所生長的土地,在這片充滿矛盾沖突的土地上,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觀察著一切,并從中超脫,成為一個睿智的記錄者?!?/p>
談到小說素材的選取,賈平凹說自己堅持的標準之一,“必須是真實生活中長出的東西,而不是道聽途說或者在房間里編造”,“作品中每個人物都有原型,沒有原型就寫不出”。具體到“帶燈”這個人物和發(fā)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就來源于賈平凹現(xiàn)實生活中認識的一名基層女干部。
“要有中國文化的特點”,這一點,也為他格外看重。他這樣闡述:“在社會轉型時期,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改變,但是中國的情況跟其他國家為什么不一樣?因為文化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群或個人,有其不同的行為和表達方式。作家就是把這種似乎好像無界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盡他的能力和感悟,使更多的人關注或者警覺?!?/p>
因此,賈平凹被看作是當代中國最具創(chuàng)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之一。正如管士光所評價的:“賈平凹的作品極富想象力,通俗而不乏深意,平靜而充滿悲憫。他習慣用獨特的視角、平實的語言、緊湊的細節(jié)描寫生活的真實面目,這種面目充滿了矛盾、迷茫和不解,但恰恰是變化中的鄉(xiāng)土中國經(jīng)歷的一切。他用中國最傳統(tǒng)、最底層的文學方式,真實地表達了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情緒,也正是因為他寫作中的這種民族化特征,反而讓他的作品同時具備了世界性的特點?!?/p>
?。ü饷魅請蟊本?月17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吳娜)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