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為幸福生活加分——十八大新聞中心組織記者赴河北霸州采訪側記
在飛揚的雪花中,50多位中外記者來到河北省霸州市,在這個“月月唱大戲”的戲曲之鄉(xiāng)感受當代中國人的文化生活。
這是十八大新聞中心組織的第一場出京采訪。
在霸州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參觀孩子們的才藝學習,在李少春大劇院品味京劇愛好者的現(xiàn)場表演,在益津書院欣賞農民畫家們精心作畫,在霸州海潤俱樂部看市民們熱火朝天地打乒乓球……群眾參與文化的熱情,驅散了寒冷;群眾對生活的熱愛,感染了前來采訪的記者們。最令記者們感慨的是,這些豐富多彩、面向群眾的文化服務,要么免費,要么只收低廉的成本價?!?/p>
美國《洛杉磯時報》記者茱麗第一次參加這樣的集體采訪,也第一次這樣近距離接觸中國的文化——在李少春大劇院“周末小劇場”舞臺上,她穿上戲服,嘗試著跟主持人學習京劇表演。盡管她很專注認真,卻始終不得要領,引得在場的記者和市民笑聲一片。茱麗很羨慕霸州市民能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一個市活躍著200多個文藝社團組織,從“農民文藝大匯”到假日文化工程,“周周有活動”“月月有大戲”……
群眾學藝,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在臺上一招一式很具明星范,有的有些靦腆青澀,但都很投入專注。中國藝術報通聯(lián)國際部主任孟祥寧早就聽說霸州的公共文化服務做得好,可百聞不如一見,今天看到群眾“看戲曲、賞丹青、誦詩詞”,從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提升,他認為這其中政府做了不少工作,很有眼光和魄力——作為經(jīng)濟并不發(fā)達的地區(qū),能拿出20億元財政投入精品文化建設,真是太不容易了。
霸州市委書記楊杰的話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這次集體采訪作了最好的總結: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生活質量的提高、幸福指數(shù)的增加同等重要,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建設就要順應群眾的需要,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文化為幸福生活加分。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