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的動人畫卷——新聞戰(zhàn)線“走轉(zhuǎn)改”活動圖片展側記
觀眾正在參觀圖片展。光明日報記者 楊慧峰攝
“原定于10月24日結束的《躬行大地——新聞戰(zhàn)線‘走基層,轉(zhuǎn)作風,改文風’活動圖片展》應要求將延期至11月17日,期間還將特別邀請中外記者和一批高校學生參觀?!敝袊泤f(xié)國內(nèi)部綜合處副處長王金義19日向記者透露。
此次《躬行大地》圖片展由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和中國記協(xié)共同舉辦,于10月1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首日參觀量即達1500余人次。展覽共分四個部分,展出了中央新聞單位和各省區(qū)市新聞單位選送的300余幅照片,全面展示了一年來新聞戰(zhàn)線“走轉(zhuǎn)改”活動走過的難忘歷程和取得的豐碩成果,生動再現(xiàn)了新聞工作者“在路上、在基層、在現(xiàn)場”的風采風貌。
在國家博物館北區(qū)寬敞的展覽大廳,一幅幅大照片依次排開,既有記者在新聞現(xiàn)場采訪的風貌,也有記者鏡頭中的生動場景,大廳正中間的大屏幕滾動播放著“走轉(zhuǎn)改”活動的相關視頻。參展照片真實反映了醫(yī)生、鄉(xiāng)村教師、郵差、清潔工等各行各業(yè)普通勞動者在一線辛勤工作的情景,用鏡頭呈現(xiàn)了貧困山區(qū)、敬老院、社區(qū)廣場等地的生活場景。圖片內(nèi)容豐富多彩,拍攝角度各異,吸引了不少群眾前來觀展。觀眾中有白發(fā)蒼蒼的老報人,有離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師,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新聞工作者,還有從事生產(chǎn)建設的普通工人……
一幅展現(xiàn)新疆喀什塔縣皮里村干部護送孩子上學情景的巨幅照片,讓觀眾們停下了腳步。照片上,村干部的大手拉著孩子們的小手,在最窄處僅能容下一只腳的山路上艱難前行?!疤蝗菀琢?。”來自廣東汕頭的張湖雄感慨道。他77歲的岳父更是用沙啞的聲音,一字一句地念完了圖片說明,還在照片前駐足良久,淚珠在眼眶中打轉(zhuǎn)。
圖片展受到了觀眾的普遍好評?!斑@些照片拍得好,讓我們看到了全國各地的真實情況。也是宣傳新聞媒體的好機會?!弊园l(fā)前來觀看展覽的江蘇洪澤信息中心主任畢傳霞說。
“這個展覽我非常喜歡,非常滿意!”說到興奮處,88歲的老一輩新聞工作者李健忍不住把拐杖搗得“咚咚”響。他說,以前有很多新聞報道都是重點關注國家領導人的活動,記者“眼睛往上看”,寫的報道也“浮在上面”,對普通民眾的反映不夠?,F(xiàn)在,記者們深入基層,走進群眾,新聞里來自“下面”的內(nèi)容多了,報道也更真實、更可信了。他期待“像‘走轉(zhuǎn)改’這樣的活動應該多開展,還要長期堅持下去?!?nbsp;
北京市民馬長城老先生一直在關注媒體的“走轉(zhuǎn)改”系列報道,這次更是一大早專門坐車趕來參觀圖片展。他說:“記者沉下來走基層是對的。反映基層心聲的新聞我們老百姓歡迎!這些照片質(zhì)量高、現(xiàn)場感強,看來我們的記者確實‘走’得有成效?!?nbsp;
圖片展感動了普通民眾,也讓新聞記者們深有感觸。中國工業(yè)報記者孟凡君表示,看了同行的好照片,自己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走進基層,寫出打動人心的好作品。“我看到有記者在冰水里、在屋頂上、在礦井中拍照,特別危險。好幾次我的眼睛都濕潤了,被他們的敬業(yè)精神打動?!?nbsp;
剛剛從非洲回國的一位新華社國際部記者說,看到新聞同行們在基層采訪的照片非常感動。中央媒體和各省市媒體的記者都走到了最邊遠、最困難的地方,采訪了很多我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職業(yè),比如公交車點鈔員、養(yǎng)路工人,與“死神”打交道的“銷毀兵”等等,記者與他們一起生活,將一線工作的感受和情感融入到新聞作品中,沒有套話空話,讓群眾感受到了深厚的情誼。這對駐外報道也有深刻的啟示,我們也要“走轉(zhuǎn)改”。
“很多照片都是第一次看到,很震撼,很多細節(jié)讓我感動?!贝舜斡?幅照片入選展覽的海口晚報記者光明也很感慨,“展出的照片沒有宏大的題材、宏大的場面,都是具體的事、具體的人,但正是這樣的題材最能打動人。新聞報道就應該說老百姓的話,到基層捕捉最鮮活的新聞?!?/p>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曉喻 光明日報記者 柴如瑾)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