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溯源
從左至右第一排為崔嵬、謝添、陳強、張平、于洋、于藍、謝芳、趙丹、孫道臨、白楊、張瑞芳;第二排為秦怡、上官云珠、王丹鳳、祝希娟、李亞林、龐學勤、張圓、金迪、王心剛、田華和王曉棠。 中國電影博物館提供
“22大明星”部分演員在上世紀90年代的合影。 劉澍提供
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誕生50周年主題影展將于9月在中國電影博物館拉開帷幕,帶領觀眾重溫那一段段斑駁卻又親切的光影記憶。隨著老演員陳強和張瑞芳的去世,“22大明星”的提法頻現(xiàn)報端,然而,返回歷史現(xiàn)場,“22大明星”卻尋不到半點公開報道的線索。
“22大明星”是真實的嗎?它是如何誕生的?
這是一張薄薄的名單,上面的名字卻光彩耀目。
50年前,風華正茂的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在那個沒有電視和互聯(lián)網、媒體屈指可數(shù)的年代,電影令億萬中國人渴望、癡迷,銀幕上那些放大了若干倍的人物光影,成為除了政治領袖之外,最令人熟知的中國面孔。
隨著老演員們一個個離去,“22大明星”的稱號被頻頻提及,最常見的說法是,1962年“22大明星”的誕生是新中國在“文革”之前唯一一次“造星運動”。這份流行的名單里,除了剛剛離開的陳強和張瑞芳,還有崔嵬、謝添、張平、于洋、于藍、謝芳、趙丹、孫道臨、白楊、秦怡、上官云珠、王丹鳳、祝希娟、李亞林、龐學勤、張圓、金迪、王心剛、田華和王曉棠,共22人。
“22大明星”是如何誕生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22大明星”名單出爐的背后氤氳著怎樣的歷史和政治氛圍?
當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試圖穿過半個世紀的時光隧道,在當年的《人民日報》、《大眾電影》雜志等公開報刊資料中找尋“22大明星”相關記載時,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22大明星”失蹤了!甚至以媒體常常使用的“新中國人民演員”和“新中國優(yōu)秀電影演員”作為關鍵詞,仍然找不到任何線索。
這謎一般的“22大明星”是真實的歷史存在嗎?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