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雷人“鳥巢”頻現(xiàn),都是創(chuàng)新乏力惹的禍
自從國家體育場“鳥巢”在北京落成,各地出現(xiàn)了各種“鳥巢”,如山西蒲縣文化宮、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體育館,紛紛舉著“蒲縣鳥巢”、“沙溪鳥巢”等招牌吸引觀覽,近來中部某市一美術館又因“貌似鳥巢而且漏水”之名橫空出世。筆者對諸般“山寨鳥巢”感到審美疲勞的同時,也為設計者的弄巧成拙深表遺憾。
照片上的該美術館為穹狀玻璃建筑,外側圍有不規(guī)則交叉的鋼架,其實不像鳥巢,更像一堆待燃的巨型篝火。參差錯雜的鋼架結構令人聯(lián)想到奧運主會場鳥巢,這既是設計的巧妙之處,也是其失敗之處。
美術館是實用建筑,不是城市雕塑,其重要功能是為展品提供展示、收藏的空間,為參觀者營造適宜的觀覽環(huán)境,然而其外觀建得如此前衛(wèi),未免喧賓奪主。美術館的任何自我展示,目的應是吸引來者入內觀展,而非讓游客把它當成“鳥巢”圍觀。而且,一座美術館應當做到海納百川,成為各類美術作品的棲息之所,擁有后現(xiàn)代外形的美術館或許適宜舉辦畢加索作品展、達利作品展,而審美風格唯美內斂的水墨畫展、刺繡展若置身于格格不入的后現(xiàn)代展館,就顯得十分尷尬。
美術館是藝術展館,不是體育場。用途不同為何要引入國家體育場設計元素?簡單對比就能發(fā)現(xiàn),鋼架結構作為國家體育場的主體,是運用力學和仿生學原理支撐整個建筑的核心,之所以建成鳥巢形態(tài),是為適應海量觀眾圍坐觀賞比賽,對于地形、環(huán)境等因素也有充分考慮;而該美術館的穹狀玻璃建筑已自成一體,外圍鋼架裝飾性大于結構性,除了令建筑整體貌似鳥巢之外,看不出任何存在的必要。參觀美術展覽不像觀賞體育比賽,而是邊走邊看的欣賞過程,設計語言應傾向悠然自適的表達,結構應具有發(fā)散性,穹狀玻璃本身已是半球倒扣的封閉結構,外圍縱橫交錯的鋼架更似牢籠,實在令人緊張和疲憊。
有上述種種不妥,若再以“鳥巢其外漏水其中”為由指責該美術館華而不實、空有其表未見其用,似乎是筆者“落井下石”了。筆者更奇怪的是,對于“城市名+鳥巢”這樣的山寨稱呼,設計者與當?shù)厥忻耠y道會津津樂道、沾沾自喜?這分明是跟風模仿、原創(chuàng)力闕如的表現(xiàn)。
“鳥巢”一詞在今天似乎漸成李白的“月”、李商隱的“蝴蝶”,提起“鳥巢”就想回望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恢弘與榮耀,它承載了中國人太多詩般的記憶,正因如此,才有眾多后來者試圖以這個名字來為自身增色添彩。然而“鳥巢”只有一個,任何翻版與蹈襲都只會令作品或滑稽可笑,或索然無味。正如今天的詩人不會再寫“床前明月光”、“莊生曉夢迷蝴蝶”。希望在未來,我們能看到超越“鳥巢”的作品。
(編輯:曉婧)
· | 《鳥巢·吸引》重裝啟航 |
· | 經(jīng)典動漫明星暑期齊聚鳥巢 |
· | 漫威英雄8月空降鳥巢 |
· | 八萬人舞臺100%復制鳥巢 王力宏期待火力再升級 |
· | 《泰姬快車》開啟中國首輪巡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