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晃侗族自治县被称为湖南版图的“鼻子尖”,这里的村寨基本上都有古树。有的村寨干脆以树命名,比如,枫木寨、樟树湾、楠木洞、霸木坪、大树坳……“送妹送到大树脚/大树木叶阵阵落/摘张木叶抹眼泪/抹干眼泪各走各……”从山歌中也能清晰地体会到村寨中大树的风貌。
新晃人对树有着深厚的情感并衍生出很多习俗。哪家添丁进口,家中长辈在房前屋后或附近土边山边栽下一棵(片)树,陪伴这个婴儿的成长,称之为“陪伴树”。平时倍加爱护,严防人畜破坏。树木生长旺盛,预示着这个孩儿易养成人。如这家新添的是女孩,栽种的树木即称为“十八杉”,待到女儿长到18岁可以出嫁时,杉树已然成材,可以为女儿做嫁妆。“风水树”即根据山势的走向来决定哪里“缺了”,要树来补,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和保护村寨的安宁。“拜祭树”是3岁前的小孩容易生病是在过“关熬”,需要一位“干爹树”来保护。父母便带着孩子在一道红绸上写下“拜祭古树为父,保佑儿孙百年寿”等祈福语绑在古树上,绕树三圈敬洒酒水,烧上香蜡纸钱再燃放鞭炮,就算是将孩子认在古树名下,古树成了孩子的“爹”。古树历史悠久、四季常青,成为孩子们的“靠山”。
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树爹”前拜祭,完成一整套程序,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这些树仿佛接受了上天的旨意与安排落地生根,聚日月光芒、汲天地精华,盈其气血、壮其筋骨,长得非常好,也证明这地方最适合人类居住。
新晃最为常见的是樟树。樟树四季常绿、亭亭如盖、遮天蔽日。春风轻轻一吹,枝枝丫丫、婆婆娑娑,树丛之中叽叽喳喳一片,却又看不见一只鸟儿。有叶子与叶子耳鬓厮磨的沙沙声,却看不见它们的摇晃。站在树下看不到根,抬头看不到树梢,感觉以为穿透了大地,穿过了整个人间,长入了天庭神府。或者说,是从天上悬下来的一把绿色的大伞,安全感顿生,给人以温暖,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奉上了一缕清香,精神倍增。加之樟树的香有提神醒脑之功效,给人以轻松愉悦,整个春天都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有一种别样的韵致。村人们喜欢用樟树做衣柜,上等的面料放在衣柜里几年不动都不会生虫。现在用得最多的仍是做衣柜,比如女孩出嫁时就带一口樟树做的柜子。宋代大才子舒岳祥在《樟树》诗中写道:“樛枝平地虬龙走,高干半空风雨寒。春来片片流红叶,谁与题诗放下滩。”通过樟树形容人的品节无私高雅、朴实无华、中规中矩、美丽无瑕。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樟树主要分布于越南、日本、朝鲜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南方和西南各省区。樟树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效。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还是优良的观赏树木。
2
先有村庄还是先有树?族谱记载这地方的村寨没有超过三百年。这样一比,不难发现,村寨是冲着树来的。可谓,此地本无神,古树成了神。树是唯一活着的神,是我们看得见的神。我亲手在房前栽有一棵樟树,我问家人:“这棵树能活多久?”家人回答:“起码能活一百年甚至更长,我们死了它肯定还活着。”人生苦短,“山中常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我每天从树下经过,看着它随风摇晃,想象它几百年后的样子,心里不免有了一些欣慰。我不禁发出一声感慨:朋友们,多种树吧!在房前屋后,在山上山下!只有树会陪着我们走到终点,并代替我们长长久久地活下去。万物之中,唯有树可以在天上、地下和人间任意行走,它的一枝一叶一花一果,像一根根天线一样,随着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在不停接收着三界之中的信息,把历史、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我透过古树的皮和肉,分明看到了几千年前的那些先贤,在那一圈一圈的年轮里独行踽踽,看到了今日的众生们穿梭往来,还有几千年后的日月星辰起起落落。
据史料记载,新晃侗族先民生活在树上时代,叫有巢氏。下树后,仿树而建的居住设施,叫干栏式建筑,后演变为现在的吊脚楼、开口屋等侗族传统民居。从对树的依赖,衍生为对树的爱护、珍惜,形成了传统的森林文化习俗。“坳上的树子莫砍,路头的土地莫拆。”侗家人最初始的观念认为,树木森林是于己有用的,不可破坏,要倍加珍惜。盖房子要用树木,做家具要用树木,做农具要用树木,人之至死,用杉树做棺木。新晃聚居在湘黔边区大山里,艰难的生存环境,养成了人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这种和,当然也包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近年来,新晃县委、县政府为了保护森林,出台《关于实行林长制推进全域封禁加快建设生态强县的决定》,在湖南省率先推广应用“林长+全域封禁”智慧管理平台系统,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的全方位生态建设,有效探索出了一条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绿色之路。全县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核心的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选聘生态护林员719名,明确责任到具体区域,全面推进以“山上禁伐禁猎、水中禁捕禁渔、城里禁市禁食”为主的“三禁融合”战略。
鼓励全民发展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林药、林禽、林畜、林菌、林旅等林业经济,带动发展林下黄精生态种植20万亩,建立龙脑樟原料林4.8万亩,东魁杨梅示范基地5000亩,油茶种植8000亩。目前全县共有新型林业经营组织348家,建设“秀美村庄”124个,占全县村庄的93%。
3
侗家人认为,既然树木有生活实用价值,那就多多栽树,于是在村寨边房屋边栽树,可遮风挡雨防炎晒。在山坳上留树不砍或栽树,可给劳作过往的乡民提供一片纳凉歇脚的树荫;在水井边留一至几株大树,可保井水清凉如许;而在土地庙边禁大的树,或多或少可表达对土地公公的敬拜之意。原始的爱护树木意识由此发端。夏至过后,枝繁叶茂,就会把村里人家的院落遮盖得严严实实。才过了门的媳妇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古树下,纳着鞋底,说着一些张家长李家短的轶事。偶尔下起了小雨,人们也不轻易离去,因为古树枝叶繁茂,全然可以挡风遮雨。这些地方的树木,不许修枝、不许剥皮、不许砍伐、不许火烧破坏,即使树木由于自然原因枯死了,也不能动它,任其枯干向天,视死如生。
小时候我还在树上掏过鸟蛋嘞!那些时日,老人的眼中仿佛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穿上的亮丽衣裳,朴素而大方,在花香四溢的古树旁参加生产队开会时,大伙儿围着古树而坐,队长则站在人群中间念报、讲解或者训话。男人们抽着烟低头不语,女人们手里做着针线活儿嘴里却叽喳不停,孩子们则嚷着闹着或跑来跑去玩耍。男孩儿的目光,追逐着鲜花一样的姑娘,羞涩的目光在躲闪,缥缈的回顾却让他的心跳好快,噢,这棵树的故事,如今,已经成为老伴的她,还记得树叶如筛,斑驳的月影下羞红的脸。
在向家地村,一眼望去, 66棵古松柏像是村落的“护卫”,把家家户户“抱”在怀中,村民们将这些古树视作“护村树”。远山影影绰绰,村里古树参天,村边溪流潺潺,高大粗壮的古树与安宁祥和的农舍相互映衬,一种美景不言而喻。而不时传来的鸡鸣,又让村庄显得生机盎然。松树和柏树,都是常青树,他们成为向家地村的“村树”,再合适不过了。这66棵古松柏,四季常青,高大粗壮,最高的超过13米,最粗的要由两个成年人伸开双臂才能环抱得住。
这66棵古松柏为何能活到现在?这些松柏树是由王氏祖先沿溪流栽种的,目前已经历几十代人的看护守望。当时之所以种下66棵松柏树,是因为松柏寓意长寿,数字“66”又代表“六六大顺”。于是,一代接一代,长辈们总是教育后代,要保护好这些树,培育好这些树,并立下族规:不管再穷再苦,都不能砍伐祖先种下的古树!于是,向家地这个百十人的小山村,世世代代都悉心守护着这片大自然的瑰宝。今天,当人们看到向家地村这个美丽村落的风貌时,无不为大自然的造化而感恩;当人们知道了向家地人护树爱树的秘密时,又无不为他们的朴素情怀而感动。
据调查,新晃有古树群落164个,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5354株,为全市之首。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古银杏66株、南方红豆杉266株。500年以上一级古树60株。其中鱼市镇殿溪村的一株银杏树树龄达1700多年,是中国华南地区树龄最长的古银杏。如今,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名字都进入了史册。
明代吴与弼在诗中写道:“脉脉春流一涧盘,新晴锦绣万花攒。小诗留与儿孙诵,老大曾于此考槃。”这惬意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古树名木是人类的珍贵遗产,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棵古树名木都是活着的文物。
作者系湖南省怀化市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