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雄狮少年1》剧照
从“真人”到“动画”:聚焦现实题材的创作新路
近年来,以《人生大事》《小小的我》《奇迹·笨小孩》《送你一朵小红花》《我们一起摇太阳》等为代表,一批温情励志的现实题材电影,如同粗粝但温暖的大手,扎根蕴蓄生活质感的现实土壤,在观众心灵深处播下治愈的种子。这类电影借助电影的造梦机制,于现实的沧桑无奈中,勾勒着渺小个体的伟大梦想与坚韧意志,以小人物接地气的真诚和打不垮的精神,带给观众触及心灵的力量与感动。
在这些优秀的现实题材影片中,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系列尤显特殊:其敢于打破真人电影的固有形式,硬生生踏出一条聚焦现实题材的动画创作新路。其一,无经典文化IP的“加持”,却原创出一个独特的现实题材“少年”IP系列;其二,无当红明星角色的“加成”,却以普通人视角打造出令人起敬的平民英雄;其三,无激烈正反冲突的“加戏”,却选择以最具创造力的动画形态,尝试描摹最难出彩的现实题材。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雄狮少年》系列真挚深沉的创作风格与低调内敛的创作态度,并未掩盖其创作功力上的细腻精湛。以《雄狮少年1》为例,全片着意选择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红色为主色调,细节上专注于对红色典型意象的精心雕琢。无论是展现昂然精气神的红色醒狮头、充满雄浑力量感的红色舞狮鼓,还是令人心生敬畏的红色擎天柱、代表无限勇气的红色木棉花,甚至是阿娟打工间隙深夜独自训练时穿着的红色背心,都如沸腾的热血与炽热的火焰一般,以象征不屈生命力与强大精神力的红,持续“点燃”着观众的内心。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影片于现实主义观照下孕育的诸多经典台词,仍饱含着鲜活的理想主义精神——“闭上眼睛,你有没有听见,心里有一声咆哮?”“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我们永远要做一头雄狮啊!”平实却震撼魂魄的呐喊,直抵人的心灵深处,令观众无不为之“燃”到热血沸腾。
从“笑点”到“泪点”:理想主义与真实人生
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握与成熟运用,也是《雄狮少年》系列引发观众情感共振的“关键技术”。其中,影片对于“笑点”和“泪点”的节奏把握,始终遵循“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节制原则,并以“笑点”与“泪点”之间的交错转换,搭配符合戏剧性规律的间离手法,实现观众内心不断加倍的情感积聚效果。例如,当被暴打后夜晚来到楼顶疗伤的“病猫三人组”,面向星空发自肺腑地大喊“我也想成为一头雄狮!”时,“角色—观众”间的情感共振,也伴随电影配乐的渲染被烘托至高点;但正当观众“泪点”汹涌袭来时,片中“病猫三人组”的动情呐喊却“帅不过三秒”,旋即被楼下邻居的一声咆哮打断:“吵什么?!明天人家还要上班呢!”理想主义的精神感召被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顷刻淹没,喷涌而出的“泪点”瞬间被猝不及防的“笑点”接替。喜剧名家陈佩斯曾说:“虽然喜剧是引人发笑的艺术,但其内核是摆脱困境……‘摆脱困境’是角色行动的内驱力,有内驱力才会形成行动线。”作为现实题材的温情励志电影,《雄狮少年》系列正是通过小人物不断“面临困境—打破困境—再遇困境”的“困境叙事结构”,培养起观众由“泪点—笑点—泪点”持续“变奏”触发的情感律动,这种“笑中带泪”的叙事节奏因符合平凡人生的真实境遇,更为打动人心。
与此同时,《雄狮少年》系列极为注重叙事节奏转换时的“节制感”,如多次由“泪点”突转为“笑点”时,影片刻意安排原本抒情的声画场景“戛然而止”,形成观众心理节奏被猛然打断的间离效果,进而加强观众对于更澎湃情感共鸣的心理期待。《雄狮少年》系列的创作者对节奏停顿感的娴熟运用,本质上是以合理的“前奏”为影片的“终章”进行铺垫,因为由笑到泪的瞬间停顿与转换,会形成心境“留白”后产生的内在张力,进而于观众内心造就因延宕形成的“情感蓄力”状态,最终才能毫无保留地转化为《雄狮少年1》结尾处阿娟纵身一跃的强烈震撼感,以及《雄狮少年2》结尾处木兰花绝美绽放的情感冲击力。创作者通过细腻驾驭“泪点”与“笑点”这两种“情感极点”间的节奏转换,实现了观众倾注心力后情感蕴蓄的彻底释放。
再如《雄狮少年1》的结尾处,尽管阿娟掉落水中,但他却将残破的狮头高挂在擎天柱的顶点;阿娟真的创造了奇迹,跨越了舞狮人传统认知中根本不可能企及的“高山”。但即使如此,影片也仍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对节奏感的“节制”:伴随着片尾音乐《莫欺少年穷》强烈刚劲的吉他律动声,影片即定格在“植物人”父亲突然抽动的手指特写后戛然而止。这种同样贯穿《雄狮少年2》全片的间离效果运用,在审美上呈现出充满高级感的含蓄效果,本质上则说明《雄狮少年》系列是在以孩童喜爱的动画形态,讲述着给成年人看的“真实童话”:真实的人生和童话故事的结尾毕竟不同,恰如师父咸鱼强对阿娟三人所说,“你们的对手,不再是其他雄狮,而是脚下的路”,童话故事般看似完美的结局,在真实人生中仍会延伸为无尽曲折的漫漫前路。《雄狮少年》系列这种极度克制的叙事节奏感处理,恰恰凝练出了现实题材影片的精神内核:奇迹虽然可能真的会发生,但生活的艰难并不会停止,最重要的是,面对命运的磨难,永远不要失去雄狮一般的斗志。
电影《雄狮少年2》剧照
从“鼓点”到“燃点”:身体节奏与心灵共振
进一步看,《雄狮少年》系列直达人心的情感渗透力,还源于其叙事节奏把控与精神内核进阶之间的深度融合。其中,由力量感和节奏感巧妙结合的舞狮鼓乐设计,就呈现出《雄狮少年》系列以电影声音“鼓点”触达观众情感“燃点”的节奏把控力。持续的击鼓声之所以激励人心,就是因为鼓点在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由慢向快的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节奏频率,进而持续的鼓点声会引发听者心理节奏的同频共振,身体节奏上的重复震动则不断强化着内心相信的坚定力量;如同在打仗前擂鼓能够极大地鼓舞战士的勇气,让人因敢于直面恐惧形成刚毅激昂的精神状态而无所畏惧。以《雄狮少年1》为例,片中三段鼓点声响起的感人情节,均是以“未见其面,先闻其声”的声画分离场景,配合由弱渐强的节奏激发的力量感,完成对观众内心“共振DNA”的深度激活;同时三段鼓点声整体形成的“弱—中—强”节奏进阶,也反向治愈了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触发的人心软肋,造就了阿娟精神层面由“本我”到“自我”直至“超我”的“雄狮”进阶之路。
第一段象征“本我”的鼓点中,当阿娟为给父亲筹钱治病,独自踏上前往广州的长途汽车后,落寞望向车窗外的他,却突然听到一阵由弱渐强的鼓点声——他猛然回头,竟看到阿猫疯狂蹬着三轮车试图追上自己。三轮车上阿狗奋力敲击着舞狮的鼓点,而师父咸鱼强则令人动容地全力舞动着威武的狮头,并大声向阿娟喊出“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这一刻,阿娟潜意识中的“本我”(旨在追求本能欲望而避免面对痛苦)得到了感召,他的内心因鼓点的响起开始变得坚定。第二段回归“自我”的鼓点中,当阿娟在广州已打工多日后,决心前往上海为父亲治病赚钱,启程前一晚,他来到天台进行了一整夜的舞狮练习,但当清晨来临时,阿娟却放下了狮头,面向初升的朝阳闭上双眼张开双臂,深吸一口气,发出有力的“嘣—嘣—嘣”的鼓点声。正如阿娟喃喃自语道的“师父,山路望不到头,我只能往前走了”,心中的鼓点声虽然没有熄灭,但因生活的磨难迅速成熟的阿娟,已经走向了与“自我”和解的阶段,他将狮头留在了天台,决心接受命运的安排,继续为生活平凡而艰难地奔波下去。而第三段飞向“超我”的鼓点中,当已完成规定舞狮动作就差跳上高台谢幕时,阿娟却并没有选择就此结束,反而再次抬头望向高耸的擎天柱。在全场的鸦雀无声中,突然一阵鼓点声由弱渐强响起,随后越来越多的对手也自发站起身敲响“战鼓”,阿娟最终在“燃”爆全场的震天鼓声中,高高跃起“飞”向擎天柱——那一瞬间,身体感知到的鼓点节奏与精神体验到的强烈共振合而为一。阿娟也如画面中充满超现实主义感的飞翔雄狮一样,最终勇敢实现了向潜意识中“超我”境界的精神进阶。
从“病猫”到“雄狮”:神的旨意与人的胜利
佛学经典《释氏要览》中有一个用语——“人中狮子”,形容的就是像狮子一般具备沉毅雄强品质的出众之人。正因狮子具有大勇猛心,能够时刻保持威严精进,以刚毅果决破除无明,后才被菩萨感化而成为护法坐骑。但《雄狮少年》系列创作者却更进一步,设计了一个看似低调却极具震撼力的“名场面”:面对高大的佛祖石像时,一头雄狮并无畏惧地径直走过去,伴随着一声低吼,抖了抖身上的鬃毛。作为护法坐骑的狮子,竟昂起头决心挑战象征命运主人的佛祖。正如阿娟曾源自内心进行的发问:“像我们这样的人,难道就不可以有一次机会,就一次,证明自己生来不是为了被人笑,被人欺负,被人像烂泥一样踩在脚下?”当一个无名之辈,面对命运的旨意却敢于从“信命”转向“不认命”时,那一刻,阿娟已经由“病猫”进化为一头真正的“雄狮”。他勇敢直面了命运的挑战,哪怕只是在人生的那一瞬间“赢一次”,哪怕之后仍将继续面对人生的无常。
可以说,从《雄狮少年1》的咸鱼到《雄狮少年2》的野草,从《雄狮少年1》的木棉花到《雄狮少年2》的白玉兰,创作者始终在以高度象征化的典型意象,勾勒着小人物阿娟于精神层面由“病猫”向“雄狮”的境界蜕变。更为难得的是,影片将渺小个体直面巨大磨难时,由起初的彷徨无措到重拾信心直至最后“制心一处”的淬炼心路,进行了纤毫毕现的描摹呈现。尤其是对阿娟在父亲因打工摔伤可能永远醒不过来时,由最初祈求神明庇佑的被动逃避,向最终决定挑战命运的主动面对这一心理变迁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小人物敢于“不认命”的勇气与决心。
实际上,阿娟的精神进化经历了两重蜕变。第一次蜕变是当他决心“戴上狮头”时,这是因为小时候父亲曾告诉他,“我们的祖先害怕年兽,所以套上威风凛凛的狮头驱赶年兽,也顺带驱散了我们心中的恐惧”。彼时,戴上狮头给了他勇气和胆识,他可以用狮头作为保护,隔开命运磨难生发出的畏怯恐惧。第二次蜕变则是当他真正“卸下狮头”时,由于狮头被对手踢坏掉落了一只眼睛,阿娟选择直接露出了自己的眼睛继续战斗。此时,他的内心已不再需要狮头来鼓劲壮胆,因为他自己已经成为一头勇猛刚毅的雄狮,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直面挑战。当完成了这两重蜕变后,阿娟的身体虽然仍然瘦弱渺小,但他的内心已成长为真正的王者。
可以说,同为励志类型的高口碑系列电影,《雄狮少年》系列与《飞驰人生》系列于精神层面实现了内在互文:它们都呈现出面对命运这座大山时,身处底层的小人物即使快被压垮,内心仍想“赢一次”而激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例如,同样在升格镜头的处理下,《飞驰人生1》末尾全速冲刺飞出悬崖的中年赛车手张弛,与《雄狮少年1》最后纵身一跃飞向擎天柱的少年舞狮者阿娟,以直面恐惧的无畏创造了人生奇迹;同样在结尾处,《飞驰人生2》中张弛终获冠军后残破不堪的赛车闪耀的绝美光辉,与《雄狮少年2》阿娟艰难胜利后洁白玉兰花瞬间绽放为鲜红木棉花的梦幻场景,亦呈现出小人物以顽强意志单挑强大命运的动人瞬间。
“山高人为峰”,当一个人的决心无比坚定,就一定会越过所有的不可能,哪怕只是一瞬间,哪怕只能“赢一次”。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桑迪亚哥曾有这样的一段独白:“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至今读来仍震颤人心。《雄狮少年》试图传达出这样的人生真谛:人生很大的可能就是一场遗憾的旅行,旅途中渺小的个体可能要不断妥协,但总有一次,哪怕一次,人都可以在命运面前,证明自己曾经“赢过一次”。《雄狮少年》系列令人想到体育传奇明星科比在2013年跟腱断裂后,写出的一段饱含“曼巴精神”的霸气之语:“如果你看见我和一头熊搏斗,请为熊祈祷。”在强大命运面前,请记住“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作为一头雄狮,要永远抬起刚毅的狮头,不认命,哪怕只赢一次。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委会理事